[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智能化控制人形机器人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74208.3 | 申请日: | 2017-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958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6 |
发明(设计)人: | 颜宋宋;王文武;丁运运;李紫薇;毕健;张高磊;钱佳佳;杜浩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B25J11/00 | 分类号: | B25J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风雅颂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1403 | 代理人: | 杨红梅 |
地址: | 241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智能化 控制 人形 机器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器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智能化控制人形机器人。
背景技术
人形机器人的研究起步于1960年代后期,目标是解决人形机器人的双足行走问题。如日本早稻田大学加藤一郎教授在1969年研制出WAP-1平面自由度步行机。研究的内容包括行走机构的设计以及相应的控制方法。1973年,加藤等人在WL-5的基础上配置机械手及人工视觉、听觉装置组成自主式机器人WAROT-1,此时研究者才开始逐步研究人形机器人的自主控制和运动,人形机器人研究也逐步扩展到人工智能方面。在此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人形机器人的研究重点是行走机构的研究,如采取新的驱动方式和步行方式的控制方法,提高人形机器人的行走速度,近期的技术发展使得人形机器人具备奔跑能力(索尼的SDR-3X)。进入1990年代,人形机器人在控制方法和人工智能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不断出现,从而推动了人形机器人技术的快速发展,此后机器人的行走能力、智能化和功能都越来越强大,最著名的人形机器人就是本田公司的ASIMO如今,人形机器人向这两个不同的方面发展,一个是外形上与真实人类的细部特征相同的发展;另一个是功能上接近真实人类,具备和人类一样的运动能力和灵活性及对环境的判断能力。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方案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智能化控制人形机器人,的人机交互模块同时支持智能手机APP的语音和触控等操作指令,同时可用语音识别功能通过专用科大讯飞芯片实现精准语音识别控制。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智能化控制人形机器人,包括人形机器人STM32主控模块,所述人形机器人STM32主控模块连接有人机交互模块、舵机控制模块、语音播报模块、电源模块和传感器模块,所述人机交互模块通过手机APP或语音识别模块进行控制,所述人形机器人STM32主控模块控制舵机控制模块的运行,所述传感器模块用于采集角度、距离、温湿度和图像识别信息,所述人形机器人STM32主控模块采用24路舵机控制器,集成多个传感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舵机控制模块采用十七个精密数字舵机控制人形机器人。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人形机器人STM32主控模块还集成有HC-05嵌入式蓝牙串口通讯模块,用于配合自主开发手机蓝牙控制APP可以实现对机器人远程控制操作的交互体验。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人机交互模块采用WEGASUN-M6模块,集语音识别、语音合成、语音点播、RF射频功能、红外功能于一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人形机器人STM32主控模块还包括MPU6050模块,检测机器人运行状态与角度,闭环控制机器人运行。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传感器模块由角度传感器、测距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和图像传感器组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MPU6050模块WEGASUN-M6核心板+模块底板组合而成,所述模块底板是一个由CH340G芯片组成的USB转串口电路,并且通过USB转串口电路连接到核心板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人机交互模块同时支持智能手机APP的语音和触控等操作指令,同时可用语音识别功能通过专用科大讯飞芯片实现精准语音识别控制,舵机控制模块靠十七个精密数字舵机控制,STM32主控模块的机器人主控板具有舵机保护电路保证舵机稳定运行,并且内含MPU6050角度传感器芯片可以实时检测机器人运行状态,保证机器人时刻处于平稳运行状态,语音播报模块可以实现与机器人的交流,实时的语音播报模块也可以实现与机器人的语音交流功能,传感器模块为了能更好实现机器人工作场景多样性,配合多个传感器,包括温度湿度,空气质量检测等传感器实现对周围环境的检测功能,配合语音播报模块,实现对环境检测和实时报警提醒等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HC05蓝牙模块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师范大学,未经安徽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7420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