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激光焊机的氮气增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72178.2 | 申请日: | 2017-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172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8 |
发明(设计)人: | 雷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鞍钢蒂森克虏伯(重庆)汽车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26/14 | 分类号: | B23K26/1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兴科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4260 | 代理人: | 易敏 |
地址: | 40000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激光 氮气 增压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激光焊机的氮气增压系统。
背景技术
激光焊机的作用是切割带头、带尾,并将切割后的头尾通过预先设定好功率的激光束熔焊在一起,保证机组的连续运行。焊机切割时使用初始压力为150bar的瓶装氮气,在瓶装气体压力降至35bar后更换新的气瓶,如此循环以保证焊机正常工作。
但是外部氮气在进入激光焊机之前压力必须减压至15bar-30bar之间,工作流量达到30Nm3/h,因此瓶装氮气与焊机之间必须有减压装置降低压力才能保证焊机切割作业。通过使用后发现整个氮气供应系统有如下问题:1、减压装置容易失效导致使用压力及流量达不到使用要求共;2、中间连接管路破裂导致氮气泄漏;3、更换气瓶不及时导致压力报警致使焊机停止工作共;4、氮气气源供应及时性不可控,机组有随时停产的风险共;5、年氮气消耗量大且费用高。
如何在节约生产成本的同时提升氮气供应系统的稳定性、可控性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激光焊机的氮气增压系统,可利用车间管网内的6bar-6.5bar的自有氮气接入,并通过增压泵增压在激光焊机的工作压力范围内,且能实现稳定的氮气输出和氮气输出的可控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激光焊机的氮气增压系统,包括增压泵、储气罐、过滤器、数显压力传感器和激光焊机,所述增压泵的一端通过氮气进气管与外接氮气管连接,所述增压泵的另一端通过连接管与储气罐连通,所述激光焊机通过连接管与储气罐连通,且该激光焊机和储气罐之间的连接管上设有所述过滤器和数显压力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用于激光焊机的氮气增压系统还包括控制终端,所述增压泵、储气罐、过滤器和数显压力传感器电性连接于控制终端,且通过PLC控制系统控制。
优选的,所述增压泵上还设有压缩空气进气管,用于氮气进气前对空气进行驱动。
优选的,所述氮气进气管、连接管和压缩空气进气管均采用无缝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激光焊机氮气增压系统通过增压泵将车间管网内压力为6bar-6.5bar的自有氮气增压在激光焊机的使用压力范围值内,并通过过滤器的设置可保证氮气输出的纯净度,且所述数显压力传感器可检测输出氮气的压力值,并将信号通过PLC控制系统传递给控制终端,可随时监控并控制输出氮气的压力值,进而可保证激光焊接器接入氮气在规定的范围内,实现稳定的氮气输出和氮气输出的可控性,同时解决了下列问题:1、减压装置容易失效导致使用压力及流量达不到使用要求共;2、中间连接管路因压力过大导致管路爆裂氮气泄漏;3、更换气瓶不及时导致压力报警致使焊机停止工作共;4、氮气气源供应及时性不可控,机组有随时停产的风险共;5、年氮气消耗量大且费用高。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激光焊机的氮气增压系统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增压泵—1、储气罐—2、过滤器—3、数显压力传感器—4、激光焊机—5、氮气进气管—6、连接管—7、压缩空气进气管—8。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鞍钢蒂森克虏伯(重庆)汽车钢有限公司,未经鞍钢蒂森克虏伯(重庆)汽车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7217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