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大型海洋结构物半潜船浮装设施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71819.2 | 申请日: | 2017-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603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2 |
发明(设计)人: | 蒋岩;陈世海;王伟平;汪有军;金桐君;姜大正;刘雨;唐继蔚;杨鹏;金鑫;彭忠卫;王金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 |
主分类号: | B63C7/16 | 分类号: | B63C7/16;B63B21/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09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型 海洋 结构 物半潜船浮 装设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沉船打捞领域,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大型海洋结构物半潜船浮装设施。
背景技术
在海洋大开发的背景下,各种大型海洋结构物、船只不断涌现,而且尺寸和重量越来越大型化。特别是由于事故或特殊情况导致海洋平台、大型沉船这类海洋结构物失去原有浮力及稳性,需要经过海上装载、运输回陆地,如何实现海上装船作业成为运输的技术难点之一,比如韩国“世越号”沉船的打捞作业。现有大型海洋结构物装载的常规作业方式有:一是依靠结构的自身浮力漂浮于海上由拖轮和绞车配合移入半潜船;二是利用大型起重船起吊放置运输驳船上。由于大型海洋结构物尺寸和重量非常庞大,在其没有自身浮力的特殊情况下采用常规方法上船难度很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是大型海洋结构物、船舶特别是在自身浮力不足的特殊情况下装船运输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大型海洋结构物半潜船浮装设施,包括半潜船、1号抬浮驳和2号抬浮驳,所述1号抬浮驳通过交叉的强力缆绳与半潜船连接,两交叉的强力缆绳分别连接在1号抬浮驳的船头和船尾,2号抬浮驳也通过强力缆绳与半潜船连接,两根强力缆绳分别连接在1号抬浮驳的船头和船尾,打捞的沉船通过强力缆绳和提升系统固定在1号抬浮驳与2号抬浮驳之间。
优选的,所述半潜船的船头连接锚和6号拖船。
优选的,所述半潜船的船尾连接5号拖船。
优选的,所述2号抬浮驳通过强力缆绳与7号拖船连接。
优选的,所述7号拖船的船头连接固定锚。
优选的,所述1号抬浮驳的船头设置4号拖船,2号抬浮驳的舷边抵着1号拖船和2号拖船,2号抬浮驳的船头抵着3号拖船和4号拖船。
优选的,所述1号抬浮驳和2号抬浮驳上均设有提升系统,提升系统连接钢丝绳,钢丝绳连接设置在沉船底部的垫梁,梁设有多道。
优选的,所述钢丝绳与1号抬浮驳和2号抬浮驳的接触处设置导向滚轮。
本大型海洋结构物半潜船浮装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沉船通过强力缆绳和提升系统固定在两抬浮驳之间,两个抬浮驳通过强力缆绳与半潜船连接;
(2)开动半潜船上的绞车拉动强力缆绳使抬浮驳沿防撞导向桩逐渐的向半潜船载货区移动并靠拢,同时抬浮驳四周的拖轮抵在抬浮驳上给抬浮驳一个向半潜船的推力,直至沉船被拖至半潜船上;
(3)解除沉船与抬浮驳之间的强力缆绳和提升钢丝绳,将沉船固定后由半潜船或拖船牵引运走。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得到以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通过采用两艘大型抬浮驳将无自浮力的大型海洋结构物或沉船抬浮于水面、利用拖轮和绞车即可安全装载到半潜船(即主甲板可以完全沉入水中的一类船舶)上,再依靠半潜船排载起浮托出水面后再进行运输,不仅解决了此类无自浮力或自浮力不足的大型结构物海上装载运输的技术难题,同时克服了在大型船队进入半潜船时容易发生碰撞等实际操作的难点,给一些特殊海洋结构物装载运输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方法。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说明书各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出简要的说明:
图1为本海洋结构物半潜船浮装设施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1号抬浮驳、2号抬浮驳和沉船连接处的局部放大图;
上述图中的标记均为:1、半潜船;2、1号抬浮驳;3、2号抬浮驳;4、沉船;5、1号拖船;6、2号拖船;7、3号拖船;8、4号拖船;9、5号拖船;10、6号拖船;11、7号拖船;12、锚;13、固定锚;14、提升系统;15、导向滚轮;16、垫梁;17、防撞导向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等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大型海洋结构物半潜船浮装设施包括半潜船1、1号抬浮驳2和2号抬浮驳3,1号抬浮驳2通过交叉的强力缆绳与半潜船1连接,两交叉的强力缆绳分别连接在1号抬浮驳2的船头和船尾,2号抬浮驳3也通过强力缆绳与半潜船1连接,两根强力缆绳分别连接在1号抬浮驳2的船头和船尾,打捞的沉船4通过强力缆绳固定在1号抬浮驳2与2号抬浮驳3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未经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7181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大开口滑动式水密门
- 下一篇:一种落水人员求救救生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