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航模起落架转向收放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71468.5 | 申请日: | 2017-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045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5 |
发明(设计)人: | 张霖;曾浩芸;唐越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B64C25/50 | 分类号: | B64C25/50;B64C25/24;A63H27/32 |
代理公司: | 成都正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1229 | 代理人: | 李蕊 |
地址: | 6101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航模 起落架 转向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航模起落架转向收放系统。
背景技术
从远古开始,人类就渴望飞行,于是演变出了古代的风筝;而在现代社会,拥有私人飞机早已经不再是触不可及的梦想,然而这只是社会中极小的一部分顶尖人群;其余部分拥有航空梦想的人,更多的是通过设计、制作、飞行航模飞机开始的;而在实际飞行航模飞机的过程中,飞机的起飞、降落显得格外的重要。
目前大多数的航模飞机的起落架不可收缩,且前起落架无法转向,航模飞机在进入起飞跑道时是通过飞机的舵面来进行方向的调节,具有明显的起落架容易腾空、飞机偏斜、容易打坏螺旋桨等缺点;在飞行的过程中,绝大多数的飞机起落架仍保持伸出状态,这对飞机的飞行、美观、操控有一定的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兼容性强的航模起落架转向收放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航模起落架转向收放系统,其包括前起落架、后起落架以及一端分别与前起落架和后起落架连接的连接杆;连接杆的另一端连接有一横向设置、用于控制起落架收放的第一舵机。
与前起落架间接连接的第一舵机上端连接有一纵向设置、用于控制起落架转向的第二舵机;连接杆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第一安装孔与第一舵机的输出轴相套接;第一舵机的上端设置有第二安装孔,第二安装孔与第二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舵机和第二舵机均与飞行控制模块电连接,飞行控制模块连接有一超声波模块。
进一步地,飞行控制模块为型号为STC89C52的单片机。
进一步地,连接杆上设置有与前起落架或后起落架连接的第三安装孔。
进一步地,第一安装孔和第三安装孔内均设置有防滑套。
进一步地,第二舵机的尺寸大于或等于第一舵机的尺寸。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该航模起落架转向收放系统包括连接杆、第一舵机和第二舵机;结构新颖、简单,其前起落架的转向与收放通过第一舵机和第二舵机的不同方向安装配合实现,能够适应安装于不同的飞机,与飞机的兼容性较强;能够安装不同的起落架,增加了航模飞机在地面滑跑时的稳定性,减小了起落架对飞行产生的影响;且在成本可控的情况下,增加航模的可玩性与乐趣。
附图说明
图1示意性的给出了航模起落架转向收放系统的主视图。
图2示意性的给出了航模起落架转向收放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连接杆;2、第一舵机;3、第二舵机;4、第一安装孔;5、输出轴;6、第二安装孔;7、第三安装孔;8、防滑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在以下描述中,对“一个实施例”、“实施例”、“一个示例”、“示例”等等的引用表明如此描述的实施例或示例可以包括特定特征、结构、特性、性质、元素或限度,但并非每个实施例或示例都必然包括特定特征、结构、特性、性质、元素或限度。另外,重复使用短语“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虽然有可能是指代相同实施例,但并非必然指代相同的实施例。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航模起落架转向收放系统,如图1和图2所示,该航模起落架转向收放系统包括前起落架、后起落架以及一端分别与前起落架和后起落架连接的连接杆1;连接杆1的另一端连接有一横向设置、用于控制起落架收放的第一舵机2。
与前起落架间接连接的第一舵机2上端连接有一纵向设置、用于控制起落架转向的第二舵机3;连接杆1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4,第一安装孔4与第一舵机2的输出轴5相套接;第一舵机2的上端设置有第二安装孔6,第二安装孔6与第二舵机3的输出轴5固定连接。
在具体实施中,通过控制第二舵机3的输出轴5转动,从而带动横向设置的第一舵机2在水平面上整体旋转,进而实现对前起落架转向的控制;通过控制第一舵机2的输出轴5转动,从而带动连接杆1在垂直面上的旋转,进而实现对前起落架和后起落架的收放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7146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集脚架功能与保护罩功能于一体的装置
- 下一篇:一种缓冲型无人机脚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