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剥线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69347.7 | 申请日: | 2017-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067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6 |
发明(设计)人: | 唐红忠;张明辉;金海明;刘畅;马芳;张子阳;刘艳洞;陈汇;侯先智;席东升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送变电公司;国家电网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43/28 | 分类号: | H01R43/28 |
代理公司: | 北京鼎佳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48 | 代理人: | 王伟锋,刘铁生 |
地址: | 10240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剥线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送变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剥线器。
背景技术
钢芯铝绞线是单层或多层铝股线绞合在镀锌钢芯线外而形成的加强型导线,主要应用于电力和输电线路行业。其中,钢芯主要起增加强度的作用,铝绞线主要起传送电能的作用。
在输电线路放线施工中,经常需要对两根钢芯铝绞线进行对接,在对接过程中,首先需要先将铝绞线剥离,然后再通过导线连接管采用压接机进行压合连接,其中,铝绞线剥离的质量直接影响导线的连接质量,目前,铝绞线的剥离主要采用人工剥离法,施工人员采用手工锯将铝绞线逐根锯断,以实现对铝绞线的剥离,但是,人工剥离法的工作效率较低,而且无法保证工作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剥线器,主要目的是提高钢芯铝绞线缆的剥线效率,保证剥线质量。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剥线器,包括:
定位部,用于固定线缆,并将所述线缆定位在预设位置处;
切割部,包括切割轮和驱动器,所述驱动器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定位部上,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切割轮,所述驱动器用于驱动所述切割轮切割所述线缆上的铝绞线。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器包括转动圈和执行部,所述转动圈套装于所述定位部上,其中,所述转动圈的转动轴线与所述预设位置上的线缆轴线在同一条直线上,所述执行部的一端铰接于所述转动圈,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切割轮,所述执行部用于带动所述切割轮沿所述线缆的径向方向移动,所述转动圈用于通过所述执行部带动所述切割轮绕所述线缆的轴线方向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器还包括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和第三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固定在所述定位部上,所述第一电机通过第一齿轮组连接于所述转动圈,用于驱动所述转动圈绕所述定位部转动;所述第二电机固定在所述转动圈上,所述第二电机通过第二齿轮组连接于所述执行部,用于驱动所述执行部绕所述转动圈转动;所述第三电机的驱动端连接于所述切割轮,用于驱动所述切割轮绕轴线自转。
进一步的,所述的剥线器,还包括,检测器,所述检测器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二电机,用于检测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二电机的电流,当所述第一电机和/或所述第二电机的电流超过预设电流时,所述检测器则控制所述第一电机和/或所述第二电机停止工作;
所述转动圈上设有第一限位块,所述执行部上设有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和所述第二限位块用于分别限定所述转动圈和所述执行部的转动角度。
进一步的,所述转动圈上还设有配重,所述配重的位置与所述执行部的位置相对的设置于所述转动圈的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部包括定位通孔和锁紧套筒,其中,所述定位通孔的两侧具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定位通孔上还具有变径段,从所述第二开口向所述第一开口的方向上所述变径段的内径逐渐减小;
所述锁紧套筒包括相对的第三开口和第四开口,所述锁紧套筒上具有锁紧段,所述锁紧段由多个沿轴向方向延展的悬臂板围绕而成,多个所述悬臂板的端部围成所述第三开口,相邻两个所述悬臂板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锁紧段的外径大于所述变径段的最小内径,所述锁紧套筒用于使线缆插入到所述锁紧套筒内,所述锁紧套筒还用于插入到所述定位通孔内,使所述锁紧段插接于所述变径段的位置处。
进一步的,所述锁紧套筒上还具有第一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的外壁上具有外螺纹,所述定位通孔上具有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二连接段的内壁上具有内螺纹,当所述锁紧套筒插入到所述定位通孔内时,所述第一连接段与所述第二连接段能够螺纹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锁紧套筒包括第一子套筒和第二子套筒,所述第一子套筒上具有所述第三开口和所述锁紧段,所述第二子套筒上具有所述第一连接段。
进一步的,所述的剥线器,还包括:
测量部,所述测量部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定位部上,另一端设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与所述定位通孔之间具有预设距离,所述测量部上具有刻度值,所述刻度值用于标注所述预设距离的尺寸,当线缆穿过所述定位通孔后,所述线缆的端部顶在所述限位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预设距离的尺寸可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送变电公司;国家电网公司,未经北京送变电公司;国家电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6934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翠竹圆珠笔(PD2229)
- 下一篇:笔(仙人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