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动力吸振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68270.1 | 申请日: | 2017-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728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6 |
发明(设计)人: | 邵敏强;滕汉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F15/02 | 分类号: | F16F15/02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中南伟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2257 | 代理人: | 秦昌辉 |
地址: | 210016***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力 吸振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减振设备,尤其涉及一种船舶用动力吸振器。
背景技术
船舶在运行时,船体会产生振动,对船体采取有效的减振降噪措施,对提高船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多采用动力吸振器来减少结构振动,动力吸振器又称调谐质量阻尼器,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在目标振动系统(即主系统)上附加一个子结构(即吸振器),适当选择子结构的结构形式、动力参数以及与主系统的耦合关系,改变主系统的振动状态,从而在预期的频段上减少主系统的强迫振动响应。动力吸振器的设计方法是比较成熟的,但一般常用的动力吸振器只有一个谐振点,只在某一固有频率起吸振作用,在振动情况复杂多变的情况下,其适应性不强。
有鉴于上述的缺陷,本设计人,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动力吸振器,使其更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动力吸振器,结构简单,使用便利,能够连续地调整吸振器的频率。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动力吸振器,包括机座、设置在所述机座上的第一振动传感器、一端与所述机座连接的橡胶块、与所述橡胶块的另一端连接的质量块,所述机座上设有与其螺纹连接的转接件,所述橡胶块的一端固定在所述转接件上,所述质量块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网格状区间,所述区间内设有子质量块,所述子质量块的两侧设有内凹的捏持部,所述凹槽的开口的两侧各设有挡片,所述挡片与所述质量块之间形成滑槽,所述凹槽的开口处设有与所述滑槽滑移配合的端盖,所述质量块连接有绳索,所述绳索与所述橡胶块共轴线设置,所述绳索的另一端连接有辊轮,所述机座上固定有驱动所述辊轮旋转的电机。
进一步的,所述转接件上设有螺钉,所述机座上设有与所述螺钉螺纹配合的螺孔。
进一步的,所述橡胶块的数量为2个。
进一步的,所述质量块上设有第二振动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辊轮的中心轴通过皮带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连接。
借由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调整子质量块的数量,来调节质量块的质量,达到调节吸振器频率的目的;也可通过安装不同密度的子质量块,来调节质量的质量,达到调节吸振器频率的目的;还可以通过辊轮的旋转来收紧和放松绳索,使橡胶块产生轴向伸缩,产生形变,改变其刚度,达到调节吸振器频率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频率的调节方式具有多种组合,利用率高,通用性强。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动力吸振器,包括机座1、设置在机座1上的第一振动传感器2、一端与机座1连接的橡胶块3、与橡胶块3的另一端连接的质量块4,质量块4上设有第二振动传感器5,橡胶块3的数量为2个。
机座1上设有与其螺纹连接的转接件6,橡胶块3的一端固定在转接件6上,转接件6上设有螺钉,机座1上设有与螺钉螺纹配合的螺孔。质量块4上设有凹槽7,凹槽7内设有网格状区间,区间内设有子质量块8,子质量块8的两侧设有内凹的捏持部9,用于手指捏持子质量块8,以便取出和放入,凹槽7的开口的两侧各设有挡片10,挡片10与质量块4之间形成滑槽,凹槽7的开口处设有与滑槽滑移配合的端盖11,取出或放入子质量块8后,通过端盖11来紧固子质量块8,防止其在振动中松动。质量块4连接有绳索12,绳索12与橡胶块3共轴线设置,绳索12的另一端连接有辊轮13,机座1上固定有驱动辊轮13旋转的电机14。辊轮13的中心轴通过皮带15与电机14的输出轴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6827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