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调控返排率的API导流室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68044.3 | 申请日: | 2017-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045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3 |
发明(设计)人: | 彭娇;张争;曲冠政;周德胜;闫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石油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B43/267 | 分类号: | E21B43/267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61215 | 代理人: | 弋才富 |
地址: | 710065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调控 返排率 api 导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API导流室,具体涉及一种可调控返排率的API导流室,在考虑返排率的情况下评价压裂液残渣对支撑剂导流能力的影响规律。
背景技术
压裂液是压裂施工的工作液,其作用是通过水力尖劈作用在油气储层中造出高导流能力的油气通道,并通过自身的高粘度将支撑剂携带到储层当中,进而对油气通道起到支撑作用。为满足上诉要求,压裂液中含有多种添加剂,破胶后会产生大量的不溶性残渣,在返排过程中会堵塞油气通道,严重影响压后产能,因此压裂液残渣对支撑剂导流能力影响是评价压裂液优劣的重要技术指标。然而调研了国内外研究压裂液残渣对支撑剂导流能力影响实验装置后发现,以往的研究者通常都是将导流室安装好后,在实验初期按评价要求向装载好支撑剂的导流室内驱入固定体积的破胶液,然后测定其渗透率,进而评价其对支撑剂导流能力的影响,明显忽略了对破胶液返排率的考虑。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控返排率的API导流室,通过人工调节返排孔眼出口端控制破胶液流量的开关实现针对不同返排率评价压裂液残渣对支撑剂导流能力的影响,为评价压裂液优劣提供技术支持。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可调控返排率的导流室,包括导流室主体1,导流室主体1外设有五个返排孔2,返排孔2与压力孔3等高度,返排孔2在导流室主体1外部等间距插空排布;在导流室主体1的a端平面上,第一个返排孔等间距位于2#压力孔和3#压力孔中心位置,第二个返排孔等间距位于3#压力孔和4#压力孔中心位置;在导流室主体1的b端平面上,第三个返排孔与2#压力孔位置对应,第四个返排孔与3#压力孔位置对应,第五个返排孔与4#压力孔位置对应,返排孔眼2与导流室主体1连接处的出口放入不锈钢滤网4,五个返排孔眼2通过五根导管5连通汇集至同一条返排管道6,返排孔眼2与导管5连接的出口端设置有控制破胶液流量的开关7,返排管道6下游连接缓冲瓶8的一个入口端,缓冲瓶8的另外两个出口端中一个连接真空泵、一个连接大气,缓冲瓶8内入口端下方放置一个量筒9。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标准API导流室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贴合实际压裂改造工艺添加了压裂液破胶液返排装置,不仅可以自主控制破胶液的返排率,而且能够简单可靠地为破胶液返排性能的要求提供实验性依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2,一种可调控返排率的导流室,包括导流室主体1,导流室主体1符合API标准,导流室主体1外设有五个返排孔2,返排孔2与压力孔3等高度,返排孔2在导流室主体1外部等间距插空排布;在导流室主体1的a端平面上,第一个返排孔等间距位于2#压力孔和3#压力孔中心位置,第二个返排孔等间距位于3#压力孔和4#压力孔中心位置;在导流室主体1的b端平面上,第三个返排孔与2#压力孔位置对应,第四个返排孔与3#压力孔位置对应,第五个返排孔与4#压力孔位置对应,返排孔眼2与导流室主体1连接处的出口放入不锈钢滤网4,五个返排孔眼2通过五根导管5连通汇集至同一条返排管道6,返排孔眼2与导管5连接的出口端设置有控制破胶液流量的开关7,返排管道6下游连接缓冲瓶8的一个入口端,缓冲瓶8的另外两个出口端中一个连接真空泵、一个连接大气,缓冲瓶8内入口端下方放置一个量筒9。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要完成某一返排率下压裂液残渣对支撑剂导流能力影响的评价时,在已知泵入导流室中破胶液总量时,将返排管道6与缓冲瓶8入口端连接,并在缓冲瓶8入口端下方放置一个量筒9计量返排液量,缓冲瓶另外两个出端口一个连接真空泵,一个连接大气;关闭缓冲瓶8与大气连接的出口端开关,启动真空泵后,调节返排孔2与导管5连接出口端设有的开关7,控制破胶液流量,使得破胶液在负压差的驱动下流出导流室,通过读取从返排管道流入量筒的破胶液总量便可计算返排率;最后按照SY/T6302—2009《压裂支撑剂充填层短期导流能力评价推荐方法》进行支撑剂导流能力的实验即可评价该返排率下压裂液残渣对支撑剂导流能力的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石油大学,未经西安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6804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连续油管拖动水力喷射分段压裂工具
- 下一篇:一种可重构天线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