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棚架的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65835.0 | 申请日: | 2017-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173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23 |
发明(设计)人: | 陈自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自强 |
主分类号: | E04H6/04 | 分类号: | E04H6/04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35203 | 代理人: | 朱凌 |
地址: | 中国台湾高雄市***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棚架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棚架的结构。
背景技术
中国台湾新型专利公告第M516539号[汽车遮棚],该新型包含二伸缩杆体及二棚布。二伸缩杆体设于汽车顶部且包含主杆件及二伸缩杆件,二伸缩杆件分别穿设主杆件的两端,且可选择地相对主杆件位移。二棚布分别卷绕于各伸缩杆体上,且二棚布可选择地由汽车顶部分别往汽车两侧展开。
上述前案的遮棚虽也可供汽车停放时的遮蔽作用,但仅能提供车体遮风避雨,而不具其他功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提供车体遮风避雨且具有多种功效的棚架的结构。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棚架,至少设有二固定杆及二横杆,二固定杆分别垂直于地面,二固定杆分别包括相对的一顶端及一底端,二固定杆的底端固定于地面上,另二横杆分别连接二固定杆的顶端,二横杆与二固定杆之间分别设有一支撑杆,支撑杆两端分别活动枢接于横杆与固定杆之间,借以支撑横杆;一棚体,连接于二横杆之间,使棚体对应设于棚架上。
其中,二横杆之间连接有至少一根支杆,对应支撑棚体。
其中,横杆或/及前述支杆为一伸缩杆,伸缩杆由至少两根中空的管状导体相互套接,以形成可拉伸定位的组合。
其中,前述支杆两端设有一卡合件,卡合件对应横杆,借以可拆地分别卡合于二横杆上。
其中,二固定杆的顶端垂直连接有相对的二固定片,前述固定片分别设有相对应的二第一固定部,二横杆分别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固定部,横杆夹置于二固定片之间并使前述第一固定件对应前述第二固定部,使二固定杆可拆地分别固定二横杆。
进一步,棚架包括二活动杆,二活动杆分别包括相对的一顶端及一底端,二活动杆的底端活动置放于地面上,二横杆分别连接二固定杆及二活动杆的顶端。
其中,二固定杆分别包括至少一个第四固定部,前述第四固定部对应不同高度,支撑杆一端设有一第三固定部,第三固定部用以对应前述第四固定部,支撑杆一端借由第三固定部对应不同的第四固定部,以可拆地将支撑杆一端固定于固定杆的不同高度。
其中,二固定杆的底端分别连接一轮胎定位件,轮胎定位件包括一直板及一横板,横板垂直连接直板,直板连接二固定杆的底端,横板包括相对的一外侧及一内侧,外侧对应地面,内侧用以对应一轮胎。
其中,外侧设有一锯齿层、一波浪层、一尖端或穿设有一螺孔的任一或其组合。
根据上述技术特征可达成以下功效:
1.借由前述支杆的伸缩杆结构,使二横杆相互远离而使前述支杆拉伸展开定位,使棚架可供较大型的车体停放。
2.当未停放车体而欲收纳棚架时,借由二横杆的伸缩杆结构,将二横杆朝二固定杆的方向收合定位,以缩小棚架占用的空间。
3.支撑杆一端借由穿孔对应不同高度的螺孔,以将支撑杆的一端可拆地螺固于二固定杆的不同高度,使二横杆相对二固定杆枢转一角度,以配合不同高度的车体停放。
4.轮胎定位件的横板用以对应一车体的一轮胎,以于轮胎定位于轮胎定位件时,借由车体的重量使固定杆稳固地固定于地面上,以防止棚架任意移动。
5.横板的外侧进一步设有一锯齿层、一波浪层、一尖端或穿设有一螺孔的任一或其组合,以增加轮胎定位件的抓地力使而牢固地设立于地面上,防止棚架受风雨影响而倾倒崩塌、避免停车时棚架受到碰撞而移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棚体结合于棚架上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棚架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棚体对应设于棚架上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使用示意图一。
图5A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使用示意图二。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支杆展开定位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横杆收合定位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使用示意图一。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使用示意图二。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轮胎定位件的锯齿层增加抓地力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轮胎定位件的尖端插入地面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收合示意图一。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收合示意图二。
【符号说明】
(1) 棚架
(11) 固定杆
(111) 固定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自强,未经陈自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6583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生态停车位
- 下一篇:可对车充电的循环式立体停车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