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豌豆苗无土栽培槽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63036.X | 申请日: | 2017-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137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8 |
发明(设计)人: | 何娟;唐懿;李焕秀;林立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31/02 | 分类号: | A01G31/02 |
代理公司: | 成都玖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1238 | 代理人: | 黎祖琴 |
地址: | 611130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豌豆苗 无土栽培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栽培槽,具体为一种豌豆苗无土栽培槽,属于无土栽培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豌豆苗是一种非常常见的一种蔬菜,豌豆苗营养丰富,富含多种人体所需要的氨基酸,而且味道鲜美独特,所以颇受人们的欢迎,豌豆苗种植简单,所以许多家庭都会采用无土种植的方法来进行培育,无土栽培就需要使用栽培槽。
现有的栽培槽大部分都是在一个密封的槽内放置上隔板,然后将豌豆种子洒在隔板上,隔板底部放上培养液或者水来对豌豆苗进行培养,这种装置的缺点是由于隔板固定所以豌豆苗收获起来比较困难,隔板上的小孔容易妨碍豌豆苗的生长,而且在补充水分或营养液时必须从上部浇灌,很容易多豌豆苗造成损伤,加上豌豆苗和培养液之间大多是缺乏空气的环境,根部的呼吸作用不畅,容易发生死根烂根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豌豆苗无土栽培槽。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豌豆苗无土栽培槽,包括基质箱、进气口、把手、进液槽、培养槽、培养板、安放板和培养孔;所述基质箱的左右两端面上各固定有一个把手,所述基质箱的前后端面的上部边缘处设置有多个缺口式的进气口,所述基质箱的前后两个端面上各固定有一个进液槽,所述进液槽内部和基质箱内部相连通,所述培养槽安放在基质箱上,所述培养槽可从基质箱上自由拆卸,所述培养槽底部固定有培养板,所述培养板上均匀设置有多个培养孔,所述培养板上的培养孔截面为漏斗状,所述培养槽的两个侧面上各固定有一个圆弧形的安放板。
进一步的,为了方便清洁栽培槽和摘取豌豆苗,所述培养槽放置在基质箱上且可从基质箱上自由拆卸。
进一步的,为了有利于豌豆苗根部的呼吸,所述基质箱前后两侧面上部均匀设置有多个缺口式的进气口。
进一步的,为了方便网基质箱内部倒取营养液,所述进液槽内部和基质箱内部相连通。
进一步的,为了有利于豌豆苗根部的扩散生长,所述培养板上的培养孔截面为漏斗状。
进一步的,为了方便拿取培养槽,所述培养槽的两个侧面上各固定有一个圆弧形的安放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豌豆苗无土栽培槽连接紧凑,使用简单,设计合理,培养槽放置在基质箱上且可从基质箱上自由拆卸,可将二者分开进行清洁,清洁起来十分的方便而且清洁的效果更好,并且在收获豌豆苗时可将培养槽取下来进行摘取豌豆苗,从而方便收获成熟的豌豆苗,基质箱前后两侧面上部均匀设置有多个缺口式的进气口,可在培养板底部的基质箱内形成空气的对流,从而有利于豌豆苗根部的呼吸,可有效防止烂根死根的现象出现,进液槽内部和基质箱内部相连通,方便往基质箱内部倒取营养液,不会对豌豆苗造成伤害,培养板上的培养孔截面为漏斗状,漏斗状的培养孔不仅可以防止豌豆苗从培养板上漏下去,而且还不会阻碍豌豆苗根部的发展和生长,培养槽的两个侧面上各固定有一个圆弧形的安放板,安放板可以在培养槽上提供一个支点,从而方便拿取培养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培养槽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培养孔剖面示意图;
图中:1、基质箱,2、进气口,3、把手,4、进液槽,5、培养槽,6、培养板,7、安放板,8、培养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一种豌豆苗无土栽培槽,包括基质箱1、进气口2、把手3、进液槽4、培养槽5、培养板6、安放板7和培养孔8;所述基质箱1的左右两端面上各固定有一个把手3,所述基质箱1的前后端面的上部边缘处设置有多个缺口式的进气口2,所述基质箱1的前后两个端面上各固定有一个进液槽4,所述进液槽4内部和基质箱1内部相连通,所述培养槽5安放在基质箱1上,所述培养槽5可从基质箱1上自由拆卸,所述培养槽5底部固定有培养板6,所述培养板6上均匀设置有多个培养孔8,所述培养板6上的培养孔8截面为漏斗状,所述培养槽5的两个侧面上各固定有一个圆弧形的安放板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农业大学,未经四川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6303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有机低维光二极管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 下一篇:无土栽培的加液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