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子箱外壳支耳专用焊接工装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62834.0 | 申请日: | 2017-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890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6 |
发明(设计)人: | 王社敏;李改鸽;刘玉秋;廖盼;温守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天光华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37/04 | 分类号: | B23K37/04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11009 | 代理人: | 徐辉 |
地址: | 10085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子 外壳 专用 焊接 工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箱外壳支耳专用焊接工装,属于机加工艺装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航天产品中多个型号涉及到带有四支耳的外壳,是航天电子箱产品不可缺少的部件之一。
电子箱的外壳经各组件加工、组装、焊接、焊后加工、镗孔等多道工序加工成型,使用普通的装卡工具无法保证产品一次加工合格率。
现有技术中,按照常规的加工流程,电子箱外壳加工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焊接时装卡困难,外壳由主要由外壳、尾罩和支耳组成,各零件加工后组装焊接,仅靠卡兰固定无法限制外壳各零件之间的攒动;
第二、定位不准确,焊接时需要保证各支耳间的纵向和横向之间的相对位置,靠卡兰固定无法保证各零件间的精度要求;参见图1,电子箱仅进行支耳安装时,装配基准与设计基准不统一,焊接前四支耳的实际装配基准均是以外罩外侧面为基准,而四支耳的设计装配基准是围框中心线,这导致支耳的安装位置发生偏移。
第三、产品的合格率较低,由于电子箱的外壳是薄壁结构,焊接时易变形,造成外壳废品率较高;
第四、产品的成本较高,生产产品前期准备的工作时间较长,产品的合格率较低,造成产品的高成本。
基于以上原因,电子箱成品率仅能达到63.8%,如何提高成品率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的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子箱外壳支耳专用焊接工装,一方面降低支耳安装的难度,一方面提高支耳安装的精度。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提供一种电子箱外壳支耳专用焊接工装,包括底座、四个限位块、螺栓和螺母;
底座底端沿周向设有凹槽,凹槽与电子箱围框间隙配合;底座顶端开设四个尺寸相同的定位槽,每个定位槽内设置一个通孔;
限位块包括依次连接的底座连接段、弯折段、贴合段、支耳连接段,支耳连接段具有长圆形通槽;弯折段垂直于底座连接段,贴合段垂直于弯折段,支耳连接段垂直于弯折段,支耳连接段的底端具有正方形的凹槽,与支耳底板上表面的凸起间隙配合;
螺栓从下至上穿过底座定位槽内的通孔,底座连接段放置在定位内,螺栓再穿过底座连接段的长圆形通槽;将电子箱支耳放置在外壳的安装位置,电子箱支耳的侧端面内侧面与贴合段的外侧面紧贴,电子箱支耳底板上表面的凸起插入支耳连接段的正方形的凹槽,通过螺母紧固螺栓完成支耳的定位。
优选的,所述底座采用板式结构,外形尺寸应大于外壳围框尺寸4mm,凹槽的宽度应大于外壳围框宽度尺寸0.5mm,深度为3~5mm。
优选的,四个定位槽的宽度应大于限位块宽度尺寸0.5mm,深度不大于 2mm。
优选的,电子箱支耳底板的底板上表面的凸起插入支耳连接段的正方形的凹槽,与凹槽之间的间隙不大于0.5mm。
优选的,螺栓、螺母尺寸均为M10,定位槽内设置的通孔尺寸为Φ10.5,长圆形通槽的宽度为10.5mm。
优选的,底座底端的四角开设四个观察口,观察口与凹槽联通,用于观察底座与电子箱之间安装是否到位。
优选的,还包括垫片,设置在螺栓和螺母之间。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底座与外罩的间隙配合,保证了电子箱外壳支角专用焊接工装与外壳紧密贴合,通过底座四个凹槽可解决了外壳各零件基准不统一技术难题;
(2)本实用新型通过限位块与支角的配合,保证了四个支角的位置要求,解决了支角定位不准的技术难题;
(3)本实用新型通过螺栓将底座与限位块固定,保证了装配基准与设计基准间的统一性,解决了焊接时装卡困难的技术难题;
(4)本实用新型的底座、限位块均选用45#钢,为普通材料,成本低,强度较好;
(5)本实用新型的底座采用板式结构,一端面设有固定槽,可将外壳围框固定,保证外壳四支角的安装基准与设计基准一致;一端面设有四个凹槽,可将限位块的一端面固定;
(6)本实用新型的限位块采用“S”型结构,刚度较好;
(7)限位块一端设有凹形固定槽,可限制四支角焊接时在空间的三个自由度,减小焊接变形;
(8)本实用新型的底座、限位块上均设有长圆孔,两者之间通过螺栓、垫片与螺母连接,便于安装与拆卸,大幅缩减了工作周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天光华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航天光华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6283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扁笼骨支撑圈焊接定位装置
- 下一篇:一种带有翻转装置的铁氟龙扎带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