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光模块电磁屏蔽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62000.X | 申请日: | 2017-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285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8 |
发明(设计)人: | 张毅;张宏斌;祁普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铭普光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9/00 | 分类号: | H05K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7 | 代理人: | 罗满 |
地址: | 523343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块 电磁 屏蔽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纤通讯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光模块电磁屏蔽结构。
背景技术
光模块是光纤通信领域中常用的电子元器件,在使用过程中需要锁定其位置以保证良好稳定的使用效果,且随着人们对于传输效率的要求的不断提高,光模块的传输速度也在不断提高。
在光模块传输速率提高的同时,电磁骚扰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其是由光收发模块的部件产生的电磁噪声,以模块辐射的电磁波的形式表现,对信息的正常传输造成影响。尤其是在光模块的底座和上盖的接合处,以及光器件和光模块外壳的连接处,相比于其他位置更容易产生电磁泄露。
解决电磁骚扰的有效手段是电磁屏蔽,即利用屏蔽体对电磁波产生切断耦合途径的作用,从而减少避免电磁波的造成干扰或伤害,而用整体的金属外壳来实现是效果最好的,但实际应用中,由于设计和装配需要,不仅各部件之间导电连接点较少,并且在光器件和光模块的连接处为了保证接缝距离而导致缝隙长度过长,极大程度的影响电磁屏蔽效果。当然也有采用一定的技术手段使得导电连接点增加,但是往往加工和操作复杂且成本较高,上盖还容易在装配和使用过程中变形。
综上所述,如何有效地解决难以方便的实现更为理想的电磁屏蔽效果的问题,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模块电磁屏蔽结构,该光模块电磁屏蔽结构的结构设计可以有效地解决难以方便的实现更为理想的电磁屏蔽效果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光模块电磁屏蔽结构,包括底座和与底座扣合安装的上盖,还包括安装于底座和上盖之间的光器件、PCB板和导电体,底座和上盖分别设有能够相互插接的第一迷宫圆弧结构和第二迷宫圆弧结构,光器件的一端可导电的安装于第一迷宫圆弧结构和第二迷宫圆弧结构之间,光器件和PCB板导电连接,PCB板和导电体导电连接,导电体和上盖导电连接,底座和上盖具体为金属壳体。
优选地,上述光模块电磁屏蔽结构中,上盖设有用于安装导电体的第一胶槽和垂直于第一胶槽的第二胶槽。
优选地,上述光模块电磁屏蔽结构中,上盖远离第二迷宫圆弧结构的一端设有第二胶槽,上盖垂直于第二胶槽的两侧分别对称设有第一胶槽。
优选地,上述光模块电磁屏蔽结构中,底座设有用于安装导电体的第三胶槽,第三胶槽和第二胶槽位于同一竖直面内。
优选地,上述光模块电磁屏蔽结构中,底座设有用于配合第一胶槽抵紧导电体的斜面结构,斜面结构和第一胶槽的竖直位置对应。
优选地,上述光模块电磁屏蔽结构中,第一迷宫圆弧结构的半径大于第二迷宫圆弧结构的半径,第一迷宫圆弧结构设有一对台阶结构,第二迷宫圆弧结构设有一对和台阶结构配合的插板凸起。
优选地,上述光模块电磁屏蔽结构中,PCB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分别设有导电区,导电体包括分别和导电区紧贴接触的上导电体和下导电体,以及和上导电体垂直连接的中导电体。
优选地,上述光模块电磁屏蔽结构中,上导电体的外轮廓和第二胶槽的内轮廓相匹配,下导电体的外轮廓和第三胶槽的内轮廓相匹配,中导电体的外轮廓和第一胶槽以及斜面结构构成的空间轮廓相匹配。
优选地,上述光模块电磁屏蔽结构中,第一迷宫圆弧结构和第二迷宫圆弧结构扣合后的内轮廓和光器件安装于此处的一端的外轮廓相匹配。
优选地,上述光模块电磁屏蔽结构中,导电体具体为导电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模块电磁屏蔽结构,包括底座和与底座扣合安装的上盖,还包括安装于底座和上盖之间的光器件、PCB板和导电体,底座和上盖分别设有能够相互插接的第一迷宫圆弧结构和第二迷宫圆弧结构,光器件的一端可导电的安装于第一迷宫圆弧结构和第二迷宫圆弧结构之间,光器件和PCB板导电连接,PCB板和导电体导电连接,导电体和上盖导电连接,底座和上盖具体为金属壳体。
应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模块电磁屏蔽结构时,各部件之间均导电连接,且光器件延伸出底座的一端安装于相互插接的第一迷宫圆弧结构和第二迷宫圆弧结构之间,由于第一迷宫圆弧结构和第二迷宫圆弧结构相互插接,则二者插接安装完成后可以保证其内轮廓尽可能的小,则光器件延伸出底座的一端所占有的接口处的缝隙会尽可能的小,并且与此同时可有效增加缝隙深度和结合面的配合宽度。采用上述结构设计,在不缩小各部件之间接缝距离的前提下尽可能的缩小了各部件接缝处的缝隙,因此也就大大提高电磁屏蔽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铭普光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东莞铭普光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6200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休闲椅(素明‑01)
- 下一篇:茶椅(素明‑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