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计算机的环境数据采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57472.6 | 申请日: | 2017-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414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2 |
发明(设计)人: | 任亮;唐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G06F1/20 | 分类号: | G06F1/20;G01D21/02 |
代理公司: | 重庆谢成律师事务所50224 | 代理人: | 邬剑星 |
地址: | 40226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计算机 环境 数据 采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计算机应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计算机的环境数据采集系统。
背景技术
环境数据采集系统是利用设在户外环境的相关传感器实时监测环境数据,并将数据传送至计算机(上位机)进行统一监控的系统。目前,环境数据采集系统一般包括安装在户外的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烟雾传感器、CO2传感器、环境光亮度传感器及风力风向测量仪,这些仪器将实时数据发送至监控室的计算机中。计算机包括主机和显示器,主机中设有接收器及用于数据处理的处理控制器(CPU),显示器用于显示实时数据。由于主机需要进行较大的数据运算且长时间处于开启状态,主机内的电子器件(包括主板、内存、硬盘、显卡、声卡等)发出的热量较大,而电子器件一般又通过紧凑方式安装在主机的机箱内,主机散热性不足,不仅影响到计算机的运行速度,且各电子器件将会因过热而发生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计算机的环境数据采集系统,有效提高主机的散热性,保证计算机的运行速度,防止电子器件因过热而发生损坏。
本实用新型的基于计算机的环境数据采集系统,包括主机、显示器和安装在户外并分别与主机的处理器相连的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烟雾传感器、CO2传感器、环境光亮度传感器及风力风向测量仪;所述主机的机箱为长方体结构且靠近右面板设有主板安装架;所述右面板上设有与主板安装架接触的水冷管,所述水冷管的进水端通过第一输水管与散热器相连、出水端通过第二输水管与蓄水箱相连,所述蓄水箱与散热器通过第三输水管相连,第三输水管中设有水泵,所述第一输水管、第二输水管及第三输水管相连通使得冷却水循环流动。
进一步,所述散热器包括管固定框及正对管固定框的风机,所述第一输水管及第三输水管均呈盘管状安装在管固定框上并连接相通。
进一步,所述温度传感器连接有第一无线信号发送器,所述温度传感器通过第一无线信号发送器将数据发送至处理器。
进一步,所述湿度传感器连接有第二无线信号发送器,所述湿度传感器通过第二无线信号发送器将数据发送至处理器。
进一步,所述烟雾传感器连接有第三无线信号发送器,所述烟雾传感器通过第三无线信号发送器将数据发送至处理器。
进一步,所述CO2传感器连接有第四无线信号发送器,所述CO2传感器通过第四无线信号发送器将数据发送至处理器。
进一步,所述环境光亮度传感器连接有第五无线信号发送器,所述环境光亮度传感器通过第五无线信号发送器将数据发送至处理器。
进一步,所述风力风向测量仪连接有第六无线信号发送器,所述风力风向测量仪通过第六无线信号发送器将数据发送至处理器。
进一步,所述第一无线信号发送器、第二无线信号发送器、第三无线信号发送器、第四无线信号发送器、第五无线信号发送器、第六无线信号发送器分别通过相对应的GSM网络、GPRS网络、CDMA网络、3G网络或者4G网络与处理器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基于计算机的环境数据采集系统,水冷管、散热器、蓄水箱及水泵组成循环式水冷系统,水泵启动时,冷却水不仅在管内循环流动,而且能够在散热器作用下迅速降低温度,然后再进入水冷管中与主板安装架上的电子器件进行换热;本实用新型的主机具有较优的散热性,能保证计算机的运行速度,防止电子器件因过热而发生损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机箱与水冷管的连接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未经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5747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脑一体机的散热装置和电脑一体机
- 下一篇:一种电脑主机箱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