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保健丝麻棉面料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57413.9 | 申请日: | 2017-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138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23 |
发明(设计)人: | 张国权;张匡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江同欣丝绸织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5/08 | 分类号: | B32B5/08;B32B5/26;B32B9/02;B32B27/4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215228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保健 丝麻棉 面料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纺织面料结构,确切地说是一种新型保健丝麻棉面料结构。
背景技术
在纺织作业中,为了适应当前的市场的需要,另一方面为了提高产品的美观性、使用质量等要求,当前在面料纺织作业中,在基于传统的丝线、棉线等作为纺织基材的情况下,在纺织材料中添加进入了具有特殊的保健、杀菌、定型等特性的纤维材料,以达到改善面料使用性能的目的,但在这类改型的面料生产加工中发现,在进行面料纺织作业是,均是采用的传统面料纺织结构,即分别单独将各原料丝线进行独通过纺织设备进行交织作业,从而形成整体面料结构,虽然可以一定程度满足使用的需要,但一方面造成了面料的空间层次感、弹性、韧性等特性受到的较大的影响,同时也导致面料的表层美观性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同时也导致具有特定功能特性的原料在面料整体结构中分布不均,导致大量的具有特定功能特性的原料倍嵌于面料中,从而严重影响了其特定功效的发挥,因此针对这一现象,迫切需要开发一种新型的面料纺织结构,以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保健丝麻棉面料结构,该新型结构简单,加工方便,一方面可有效的提高面料的空间层次感,改善面料的韧性和弹性能力,提高面料的美观性和实用性,另一方面在提高面料使用舒适度的同时,可提高面料的杀菌、抑菌能力,从而达到提高面料保健能力的需要。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新型保健丝麻棉面料结构,包括面层和衬层,面层包覆在衬层上表面和下表面,且面层和衬层相互平行分布,其中面层包括第一经线和第一纬线,第一经线和第一纬线相互编织并以平纹组织结构分布,衬层上表面和下表面位置面层的第一经线和第一纬线相互间隔分布,且衬层上表面和下表面位置面层的第一经线和第二纬线呈0°—90°夹角,衬层包括第二经线和第二纬线,第二经线和第二纬线相互编织并以斜纹组织结构分布,衬层与面层间,衬层的第二纬线中,相邻的两条第二纬线分别与衬层上表面和下表面的面层的第一经线间通过提花组织相互连接并形成连接点,且各连接点均沿着面层的第一经线方向均布,面层同一经线方向上的各连接点间间隔至少一条第一纬线和至少一条第二纬线,面层同第一纬线方向上的相邻两个连接点间间隔至少一条第一经线,第一经线和第二纬线为蚕丝、棉氨纶和罗布麻纤维交织构成,所述的第一纬线和第二经线为棉氨纶和棉麻纱交织构成。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经线和第一纬线编织时和第二经线和第二纬线编织时,第一经线和第二经线均1—10条纱线为一个经线组,第一纬线和第二纬线均1—5条纱线构成一个纬线组,所述的面层的第一经线和第一纬线编织时,一个纬线组与1—5个经线组相互编织绞合,所述衬层第二经线和第二纬线编织时,一个纬线组与1—3个经线组相互编织绞合。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经线数量为第一纬线数量的1—3倍,所述的第二经线数量为第二纬线数量的1—5倍。
进一步的,所述的衬层上表面和下表面的连接点相互间隔分布。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经线和第二纬线的蚕丝、棉氨纶和罗布麻纤维交织时,所述的蚕丝、棉氨纶和罗布麻纤维均至少一条,且所述蚕丝和棉氨纶环绕罗布麻纤维以螺旋状结构包覆在罗布麻纤维外表面,所述的蚕丝和棉氨纶间呈30°—60°夹角。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纬线和第二经线的棉氨纶和棉麻纱交织时,棉氨纶和棉麻纱间以螺旋状相互绞合,棉氨纶和棉麻纱螺旋方向相反。
本新型结构简单,加工方便,一方面可有效的提高面料的空间层次感,改善面料的韧性和弹性能力,提高面料的美观性和实用性,另一方面在提高面料使用舒适度的同时,可提高面料的杀菌、抑菌能力,从而达到提高面料保健能力的需要。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第一经线和第二纬线结构示意图;
图3为第一纬线和第二经线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江同欣丝绸织造有限公司,未经吴江同欣丝绸织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5741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静电清香型羽绒服面料加工装置
- 下一篇:一种聚丙烯改性羽毛复合纤维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