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无液滴多弧蒸发离化源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57136.1 | 申请日: | 2017-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586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9 |
发明(设计)人: | 罗志明;李志荣;杨武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汇成真空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3C14/32 | 分类号: | C23C14/32 |
代理公司: | 广州知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104 | 代理人: | 周克佑 |
地址: | 523838 广东省东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液滴多弧 蒸发 离化源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弧(电弧)蒸发离化源结构,尤其是涉及一种无液滴多弧蒸发离化源结构。
背景技术
自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多弧离子镀技术的应用得到飞速发展、广泛应用,形成了一个新的行业领域--钛金产业。在工模具表面强化和玻璃镀膜领域,以及在五金建材、灯具卫浴、手机外壳等需要装饰美观、耐划伤、防手印等多种性能要求的产品领域,多弧离子镀已经是必不可少的技术手段。
经过多年的发展,多弧离子镀技术中的多弧蒸发离化源方面的技术飞速发展,从多弧蒸发离化源的靶材特征来说,靶材已经从最初的直径50mm或100mm的圆柱靶材(放电位于端面),发展到尺寸达到500X1000mm的矩形靶材,或者直径超过100mm、长度超过1500mm的圆柱状靶材(放电位于侧壁);从放电控制技术来说,从最初的永磁体到电磁线圈,磁铁结构的设计也有许多改进;从引弧及稳弧方式来说,最早是机械引弧,发展出电磁引弧、气动引弧等。
但是,多弧蒸发离化源有一个固有的不足,即不可避免的有液滴出现。其导致沉积得到的薄膜表面粗糙度提高,严重限制了多弧蒸发源的应用。如:对于手机机壳,为了保证性能要求,需要沉积一定的厚度。多弧技术具有离化率高、膜层与基材之间结合力好等优点。但是由于存在液滴、大颗粒,只能应用于开始镀膜时的膜层打底、以及膜层厚度达到要求后再一次利用多弧源上色,中间的镀膜过程需要由磁控溅射技术完成。尽管人们做了大量的改进工作,比如:改善靶材冷却、采用电磁场约束电弧、增大靶材表面面积、采用其他手段强制电弧分散及运动等。但是,由于只有电荷的局部积累才能产生电弧、电弧放电的高能量必然导致大量靶材物质被抛出,单纯改善多弧源设计是无法消除液滴、大颗粒的。采用磁过滤可以大幅度消除液滴,但是同时导致了沉积速率的级数降低,多弧高速沉积的特性这一相比溅射巨大的优点没有了,也失去了消除液滴的意义。
下面对从多弧源的组成、结构特性与工艺特性之间的关系进行简单分析:
多弧源的关键组成有:靶材结构、冷却方式、屏蔽罩结构、磁体结构、引弧针及引弧方式、引弧自动控制、多弧电源。多弧源的工艺特性指标主要有:均匀烧蚀性、大面积均匀沉积性能、最低维弧电流特性、最大放电电流、离化率。
多弧源放电,一般来说,金属蒸气压越高,越容易放电、维弧;金属熔点越低、金属蒸气压则越高;金属靶材上的电弧烧蚀点,为瞬间金属气化点,烧蚀点沿着温度梯度方向扩散、转移;在存在磁场的位置,电子浓度高,金属容易电离、气化,容易维持电弧;烧蚀点电场强度越高、越容易维持;屏蔽罩屏蔽的靶材部分,不会出现电场,因而不出现烧蚀点。
下表1为多弧源结构类型、与电弧放电工艺特性之间的一般关系:
表1:
保持多弧离化率高、膜层与基材结合力好、沉积速率高等优点,同时消除多弧的液滴喷射、大颗粒沉积、膜层致密度较差等不足,是新一代多弧离子镀膜技术的需求,也是彻底替代溅射、蒸发技术,在光学、防腐蚀、功能涂层等镀膜领域发挥作用的关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无液滴多弧蒸发离化源结构,其有效消除了多弧蒸发离化源产生的液滴,实现了膜层细致化和膜层致密性达标。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无液滴多弧蒸发离化源结构,所述离化源包括靶材,所述靶材具有产生靶材蒸发粒子的蒸发放电表面,其特征是:所述蒸发放电表面的前方、靶材蒸发粒子通过的路径上,设有加热器,所述加热器设有可以让靶材蒸发粒子穿过的加热空间,所述的加热空间平行于蒸发放电表面的横截面覆盖了所述蒸发放电表面、且其与靶材的蒸发放电表面之间的间距为5~30cm、加热温度范围为500~3000℃。
所述的加热空间纵向(加热片或者感应加热环的宽度,也即蒸发粒子垂直通过加热器的路径长度),最短为1mm,最大为10cm。
所述加热空间横截面最小等于蒸发放电表面,最大为蒸发放电表面的5倍。
所述的加热器为电阻加热器,加热材料为W、Mo、Ta、C或者其他电阻加热材料,所述发热面由细丝状或薄片状的发热条相互平行或相互交错组装而成。
优选地,所述的电阻加热器由若干长矩形薄片状的电阻发热片构成,各发热片面面相对相互平行且对齐、长度方向为水平,宽度方向为垂直(即宽度方向竖起来),各发热片头尾以导线依次串联或并联,各发热片之间的空间即加热空间,宽度即加热空间纵向。
所述加热器还可以为感应加热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汇成真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汇成真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5713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等离子体镀膜装置
- 下一篇:一种磁控溅射装置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