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USB充电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52243.5 | 申请日: | 2017-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100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5 |
发明(设计)人: | 吴添娣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添娣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1M10/4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4207 福建省龙***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处理模块 电池本体 充放电 第一端 工作电路 本实用新型 导电体电性 电性连接 工作电源 导电体 可充电 开孔 充电 穿过 电器 改进 | ||
1.一种USB充电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可充电的电池本体(3)、充放电处理模块(2)以及USB接口(1);
充放电处理模块(2)的第一端固定在电池本体的第一端(31)上,充放电处理模块(2)的第二端具有一与USB接口(1)形状大小相适配的USB开孔(211),充放电处理模块(2)内具有用于对充电和放电进行处理的第一PCB板(22);
USB接口(1)穿过USB开孔(211)而固定在第一PCB板(22)上,第一PCB板(22)电性连接USB接口(1)以获取第一PCB板(22)上工作电路的工作电源,且该工作电路分别通过铜质/铝质的第一导电体(51)和铜质/铝质第二导电体(52)电性连接至电池本体的第一端(31)和第二端(32)上以进行充电和放电;
其中,电池本体的第一端(31)为正极所在端而第二端(32)为负极所在端,或者电池本体的第一端(31)为负极所在端而第二端(32)为正极所在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SB充电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USB接口(1)的外壳作为电源输入的负极与所述第一PCB板(22)的公共端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SB充电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放电处理模块(2)还包括:
包含充放电处理模块(2)的第一端的且固定在所述电池本体的第一端(31)上的下盖体(23)及包含充放电处理模块(2)的第二端的上盖体(21),上盖体(21)和下盖体(23)相连接形成一空间以容置所述第一PCB板(2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USB充电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体(23)具有一开孔,第一导电体(51)穿过下盖体(23)上的开孔而分别连接电池本体的第一端(31)和第一PCB板(22)上的工作电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SB充电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电路包含用于对电池本体(3)进行充电的充电电路(222)、用于对充电和放电时进行过流保护的保护电路(221),充电电路(222)、电池本体(3)以及保护电路(221)形成一回路以对所述电池本体(3)进行充电,所述电池本体(3)、所述保护电路(221)以及负载形成一回路以进行放电。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SB充电电池,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第二PCB板(42)和一中空的绝缘的底环(41),第二PCB板(42)包含相间隔的导电的第一接触体(421)和第二接触体(422),第一接触体(421)和第二接触体(422)分别通过第三导电体(56)和第四导电体(55)电性连接电池本体(3)的正极所在的端以及第一PCB板(22)的公共端,底环(41)围绕所述第一接触体(421)与第三导电体(56)的连接点以及第二接触体(422)与第四导电体(55)的连接点设置且该底环(41)设置在电池本体的第二端(32)上,第三导电体(56)穿过所述底环(41)而电性连接第一接触体和电池本体的第二端(3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SB充电电池,其特征在于,电池本体(3)的表面上设置有绝缘层以将由电池本体(3)的一端到另一端的导电体与电池本体的壳体隔离开来。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USB充电电池,其特征在于,充电电路(222)包含芯片CE4056,保护电路(221)包含芯片8205及芯片DWO1;
芯片CE4056的TEMP脚接公共端,PROG通过第二电阻接公共端,GND脚接公共端,VCC脚分别接USB接口(1)的正输入端子及CE脚且连接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分别通过两LED与CHARGE脚以及STDBY脚连接,BAT脚用于接电池的正极,所述正输入端子与公共端还连接有第七电阻(R7);
芯片8205的G2脚接芯片DWO1的OC脚,D脚均悬空,G1脚接DW01的OD脚,S2脚为放电的负输出端,S1脚接电池本体的负极;
芯片DW01的CS脚通过第三电阻(R3)连接至第一PCB板(22)的公共端,GND脚接电池本体的负极,VCC脚通过第一电容(C1)接电池本体(3)的负极且通过第六电阻(R6)接电池本体(3)的正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添娣,未经吴添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52243.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动三轮车的无线充电辅助装置
- 下一篇:移动电源设备、供电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