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带多功能缓冲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51790.1 | 申请日: | 2017-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614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2 |
发明(设计)人: | 邓无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野趣生境园林景观设计有限公司;成都野趣生境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B25/00 | 分类号: | G09B25/00 |
代理公司: | 成都众恒智合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1239 | 代理人: | 王育信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缓冲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仿真模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带多功能缓冲系统。
背景技术
模型常常用作对自然、人文景观的展示和科普宣教。现有技术中,对水源进行净化的仿真模型一般是针对工业化废水进行人工处理,而针对湿地外缘的面源污染物、地表径流、雨水,并利用自然地理环境及生物进行净化的模型很少。且这类模型仅多用作展示景观,对净化的原理及作用表现不足,致使模型的科普意义削弱。
因此,提供一种仿真模型,能系统地展示水净化的原理和作用机制,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带多功能缓冲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模型对水净化的过程和作用机制展示不足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多带多功能缓冲系统,包括仿真道路模型、仿真浅水源模型、以及连接仿真道路模型和仿真浅水源模型的仿真岸坡缓冲带模型,仿真道路模型位于仿真岸坡缓冲带模型的高处,仿真浅水源模型位于仿真岸坡缓冲带模型的低处;仿真岸坡缓冲带模型从上而下设置有仿真旱溪层模型、仿真多级林木层模型、仿真草本层模型和仿真石堆模型。
进一步地,仿真旱溪层模型为设有仿真潜沟的沟净水带模型,仿真潜沟的沟底中间自上而下第一层铺设砾石或碎石,第二层铺设砂,仿真潜沟的沟堤两旁设有仿真草本植物。
进一步地,仿真多级林木层模型设置有仿真乔木和仿真灌木。
进一步地,仿真浅水源模型中设置有仿真挺水净化植物层、仿真浮水植物层和仿真沉水植物层。
进一步地,所述仿真石堆模型分散设于仿真多级林木层模型和仿真草本层模型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科学合理,能系统地展示湿地外缘面的源污染物、地表径流、雨水被净化的过程及作用原理,具有良好的科教意义,同时,本实用新型对于在现有多带湿地规划建设多带多功能缓冲系统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仿真道路模型和仿真浅水源模型之间设置仿真岸坡缓冲带模型,并在仿真岸坡缓冲带模型上从上而下设置有仿真旱溪层模型、仿真多级林木层模型、仿真草本层模型和仿真石堆模型,充分展现了不同模型对污染物的不同净化作用及净化过程,生动,系统,具有良好的科教意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仿真旱溪层模型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仿真岸坡缓冲带模型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仿真浅水源模型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对应的名称为:
1-仿真道路模型、2-仿真岸坡缓冲带模型、3-仿真浅水源模型、4-仿真旱溪层模型、5-仿真多级林木层模型、6-仿真草本层模型、7-仿真石堆模型、8-仿真草本植物、9-仿真乔木、10-仿真灌木、11-车行道、12-人行道、13-仿真挺水净化植物层、14-仿真浮水植物层、15-仿真沉水植物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方式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多带多功能缓冲系统,新型结构简单,设计科学合理,能系统地展示湿地外缘面的源污染物、地表径流、雨水被净化的过程及作用原理,具有良好的科教意义,同时,本实用新型对于在现有多带湿地规划建设多带多功能缓冲系统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本实用新型包括仿真道路模型1、仿真浅水源模型3、以及连接所述仿真道路模型1和仿真浅水源模型3的仿真岸坡缓冲带模型2,所述仿真岸坡缓冲带模型2的坡度介于10-45度之间,所述仿真道路模型1位于仿真岸坡缓冲带模型2的高处,所述仿真浅水源模型3位于仿真岸坡缓冲带模型的低处;所述仿真岸坡缓冲带模型2从上而下设置有仿真旱溪层模型4、仿真多级林木层模型5、仿真草本层模型6和仿真石堆模型7。
仿真道路模型1可以细分为车行道11和人行道12,仿真石堆模型7可以用于对仿真水体进行过滤,同时还可以为该仿真系统中的仿真昆虫等提供栖息空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野趣生境园林景观设计有限公司;成都野趣生境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未经成都野趣生境园林景观设计有限公司;成都野趣生境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5179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有机肥高效翻抛机
- 下一篇:一种作物秸秆发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