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复合结构增光膜及背光模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50057.8 | 申请日: | 2017-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189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9 |
发明(设计)人: | 李兰芝 | 申请(专利权)人: | 锦湖光电(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00 | 分类号: | G02B6/00;G02F1/13357;G02B5/04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44228 | 代理人: | 郑学伟,丘杰昌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新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结构 增光 背光 模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背光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复合结构增光膜及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增光膜也称BEF,被广泛应用于液晶显示器的背光膜组中,用以将光源所发出的光线进行汇聚,并且,通过增光膜上的棱镜结构的折射可将射向使用者视角外的光线,调整至使用者视角之内,从而达到提高光源所发出光线的利用率。
随着智能手机发展,越来越多的手机都往轻薄这方面发展,机身厚度直接影响用户手持握感,更轻薄的手机在携带上更轻便。超薄手机特指以超薄机身为卖点的手机。超薄手机优点就是相比普通手机,超薄手机由于机身更小、重量更轻使其便于携带,也可以作为随身携带的一个装饰品。
而目前的背光模组结构通常是由上增光膜、下增光膜、扩散膜、导光板以及反射膜自上而下依次层叠设置组成,其中,上增光膜和下增光膜均由一基材以及设置在基材上的多个棱镜柱组成,上增光膜和下增光膜上的多个棱镜柱仅能在一个方向进行汇聚光线,为了能使光线在水平和垂直方向同时得到汇聚效果,需要将上增光膜和下增光膜正交设置。但是,这样的结构导致在进行背光模组组装时,需要两道组装工序才能对上下增光膜进行组装,影响生产速度的同时,还不能保证上下增光膜上的棱镜柱完全垂直,从而影响背光效果,且上下增光膜的棱镜柱分别裸露在外,在组装时易受到损伤,导致背光模组的聚光效果差;另外,由于上下增光膜分别具有一基材,成本增加的同时还影响了背光模组的整体厚度,不利于背光模组的轻薄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至少一定程度上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复合结构增光膜及背光模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复合结构增光膜,包括:
基材,所述基材包括一上表面及一下表面;
多个第一棱镜柱,所述多个第一棱镜柱平行排列的设置于所述上表面上,且所述多个第一棱镜柱上涂覆有一上保护层;
多个第二棱镜柱,所述多个第二棱镜柱平行排列的设置于所述下表面上,并与所述多个第一棱镜柱相互垂直,且所述多个第二棱镜柱上涂覆有一下保护层。
优选地,所述基材采用聚酯材料,所述第一棱镜柱和第二棱镜柱均采用丙烯酸树脂材料。
优选地,所述多个第一棱镜柱连接邻接布置,相邻的两个第一棱镜柱的底部连接,且所述第一棱镜柱的截面为等腰三角形。
优选地,所述多个第二棱镜柱连接邻接布置,相邻的两个第二棱镜柱的底部连接,且所述第二棱镜柱的截面为等腰三角形。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
框体,所述框体由底板和围合于所述底板周边以形成凹腔的四个侧板组合形成,所述底板的内侧面上设置有反光层;
导光板,所述导光板设置于所述凹腔的底部,且与所述反光层贴合;
扩散膜,所述扩散膜贴合设置于所述导光板上;
光源,所述光源设置在所述凹腔内并位于所述导光板的一侧;
增光膜,所述增光膜采用如上所述的复合结构增光膜,其贴合设置于所述扩散膜上。
优选地,所述导光板包括:
一入光面,用于接收所述光源发出的光线并将所述光线导入至所述导光板内部;
一出光面,与所述入光面相连,并与所述扩散膜贴合,用以将进入所述导光板内的光线经所述出光面导出,其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导光槽;
一反射面,与所述出光面相对,并与所述反光层贴合,用以将进入所述导光板内的光线进行反射至所述出光面,其上设置有多个与所述第一导光槽相垂直的第二导光槽。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光槽和第二导光槽均为V型槽、U型槽、梯形槽或圆弧形槽,且所述第一导光槽沿纵向延伸并与所述入光面平行,多个第一导光槽呈连续邻接布置;所述第二导光槽沿横向延伸并与所述入光面垂直,多个第二导光槽也呈连续邻接布置。
优选地,所述入光面上设置有多个第三导光槽,所述第三导光槽沿竖直方向延伸并与所述出光面垂直。
优选地,所述多个第三导光槽呈连续邻接布置,且所述第三导光槽为圆弧形槽,其圆弧半径为0.02~0.05mm。
优选地,所述出光面形成有一倾斜面及一水平面,所述倾斜面分别与所述入光面和水平面连接,所述多个第一导光槽设置于所述水平面上,所述倾斜面与所述入光面之间形成一角度小于90度的夹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锦湖光电(深圳)有限公司,未经锦湖光电(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5005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偏振板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 下一篇:导光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