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棉籽脱绒装置以及育种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47449.9 | 申请日: | 2017-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513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9 |
发明(设计)人: | 黄群;乔文青;齐海坤;严根土;王宁;石建斌;许庆华;周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C1/00 | 分类号: | A01C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71 | 代理人: | 史明罡 |
地址: | 450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棉籽 装置 以及 育种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育种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棉籽脱绒装置以及育种系统。
背景技术
对于棉花育种工作者来说,棉籽脱绒是其种子准备过程中重要的一步。一般来说,种子量较多的棉籽,机器脱绒是可以实现的,但是对于传统的棉花遗传育种工作者来说,选择综合性状优异的单株是其育种的重要步骤之一。所以,对于单株棉籽的脱绒便成为了育种工作的重要步骤之一。
在现有技术中,对于单株棉籽的脱绒大多是采用大量的人力,采用传统方法进行粗放式的脱绒,大量的人力资源投入也使得育种的成本大大增加,所以传统的方式对于单株棉籽的脱绒还是低效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棉籽脱绒装置以及育种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单株棉籽脱绒的低效率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棉籽脱绒装置,包括脱绒杯和脱绒棒;
所述脱绒杯的至少一部分内壁设置为摩擦面,或/和,所述脱绒棒的至少一部分表面设置为摩擦面。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有益效果为:提供了一种方便进行单株棉籽脱绒的装置,其结构简单,仅包括了用于盛装单株棉籽的脱绒杯和用于搅拌单株棉籽的脱绒棒。
在使用时,将单株棉籽放置在脱绒杯中,然后加入适量的一定浓度的硫酸(优选为硫酸,但不限于硫酸)进行搭配后,使用脱绒棒在所述脱绒杯内进行搅拌。由于所述脱绒杯的内壁或者所述脱绒棒的表面会设置有摩擦面,所以在脱绒棒搅拌单株棉籽的时候,通过摩擦面形成的摩擦力便会将单株棉籽上的绒毛脱掉下来,整个装置方便实用,针对单株棉籽的脱绒具有良好的效果。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脱绒杯包括杯筒和带有凹槽的漏托,所述脱绒杯的摩擦面设置在所述杯筒的内壁;
所述漏托设置在所述杯筒的底部,所述杯筒与所述漏托之间设置有筛网。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将脱绒杯分隔成杯筒和漏托两部分,通过杯筒来进行搅拌脱绒的步骤,然后待绒毛都脱掉以后,利用筛网留住棉籽,并利用漏托来盛装棉籽,即可方便的对脱绒后的棉籽进行收集。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脱绒棒的至少一部分表面设置为摩擦面包括:
所述脱绒棒包括棒体和脱绒头;所述脱绒头的表面设置有若干凸起,或者,所述脱绒头的表面设置为磨砂面。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脱绒杯的至少一部分内壁设置为摩擦面包括:
所述脱绒杯的至少一部分内壁设置有若干凸起,或者,所述脱绒杯的至少一部分内壁设置为磨砂面。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脱绒杯上设置有持握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了持握部便可以方便用户把持脱绒杯,使脱绒搅拌和收集棉籽的过程更加便捷。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脱绒杯上设置有刻度。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利用设置在脱绒杯上的刻度,可以方便的观察棉籽的多少,便于用户判断加入硫酸的量,方便进行标准的脱绒操作。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筛网至少由两部分组成。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筛网为多个部分拼接而成,这样等棉籽脱绒的过程完成后,分开筛网的各部分,就可以使棉籽掉落到漏托内。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筛网的网眼呈正方形。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网眼的边长在0.15cm 至0.25cm之间。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育种系统,包括所述棉籽脱绒装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脱绒杯的主视图;
图2为图1所示的脱绒杯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筛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脱绒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脱绒杯;
11-杯筒;12-漏托;13-筛网;14-持握部;15-刻度;
21-棒体;22-脱绒头;
121-凹槽;131-网眼。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4744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起垄机挡泥板装置
- 下一篇:一种环保型水稻催芽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