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农业用灌溉无人机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46709.0 | 申请日: | 2017-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133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9 |
发明(设计)人: | 赵海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海玲 |
主分类号: | B64C39/02 | 分类号: | B64C39/02;B64C25/32;B64C25/6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伟晨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23209 | 代理人: | 张伟 |
地址: | 150322 黑龙江省***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农业 灌溉 无人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农业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农业用灌溉无人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农业无人机在飞行过程中颤动比较大,导致在进行施肥、灌溉等作业时容易发生不均匀的现象,同时也降低了整个无人机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新型的农业用涵道风扇式灌溉无人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农业用灌溉无人机,包括了上中心体和下中心体,所述上中心体和所述下中心体上下正对设置且在两者之间形成有间隙,所述上中心体内部中空形成了安装腔,在所述安装腔中固定着发动机,所述发动机具有输出轴,在所述发动机的输出轴上套设有转动盘,所述转动盘盖设在所述上中心体的底部且将所述安装腔密封,在所述转动盘上沿周向固定着叶片,由所述发动机驱动所述转动盘转动;在所述下中心体的外壁上通过固定片连接着涵道,所述涵道的顶部固定着燃料槽,在所述涵道的底部固定着着陆环,在所述下中心与所述着陆环之间设置了一圈控制叶片,所述控制叶片上设置了阻尼避震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着陆环底部固定着底板,所述阻尼避震器连接着所述底板与所述控制叶片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阻尼避震器包括了阻尼杆和减震杆,所述阻尼杆内部形成了空腔,所述减震杆穿设在所述空腔中,在所述空腔中设置了弹簧,所述弹簧夹持在所述减震杆与所述空腔的腔底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在所述燃料槽与所述上中心体的外壁之间设置了倾斜的支撑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所述叶片和所述转动盘内部均中空设置,形成了连通所述燃料槽与所述发动机的流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上中心体、下中心体和外涵道都采用kevlar纤维复合材料制成,所述着陆环采用弹簧钢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1、着陆系统采取环形结构,和其他着陆系统相比这种着陆方式有着更加突出的优点,这种结构可以适应不同的环境,对周围的空间也没有什么苛刻的要求;
2、采用外涵道的结构设置,涵道主要有三个作用,一是对飞行器的内部结构起到一个保护作用,尤其是风扇,二是通过影响气流的运动来提升风扇的效率,三是由于涵道截面具有固定翼的翼型,因此在高速飞行中可以为无人机提供另一个升力;
3、设置了阻尼避震器,一方面可以在飞行过程中保持机身各部件的稳定,另一方面可以缓冲着陆时的强冲击力,保护机身。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农业用灌溉无人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农业用灌溉无人机的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如附图所示,本实施例为一种农业用灌溉无人机,包括了上中心体1和下中心体2,上中心体、下中心体都采用kevlar纤维复合材料制成,因为这种材料不仅具有很高的强度,而且密度很小,据计算,Kevlar 纤维与等质量的钢制材料相比强度要高4倍,符合飞行器材料选取的要求。
前述的上中心体和所述下中心体上下正对设置且在两者之间形成有间隙,在上中心体内部中空形成了安装腔,在安装腔中固定着发动机3,发动机具有输出轴31,在发动机的输出轴上套设有转动盘4,由该发动机驱动输出轴转动,随后再由输出轴带动转动盘转动,转动盘盖设在上中心体的底部且将安装腔密封,在转动盘上沿周向固定着叶片5,通过叶片的快速旋转,使得无人机产生向上的升力。具体的,当叶片旋转时之所以能够产生升力,这是由它特有的截面形状所引起的。叶片的截面和固定翼(涵道)的截面形状是一致的,这种截面形状叫做翼形,在叶片的前方原来是一股气流,由于叶片的插入,被分
成上下两股。气流通过叶片后,在后缘处又重合成一股。由于翼形特殊的形状,上表面拱起,下表面平缓,所以上方的那股气流通道变窄,根据气流的连续性原理和伯努利定理可以得知,叶片上方空气的速度要大于叶片下方空气的速度,因此叶片上方的压强要比叶片下方的压强小,也就是说,叶片下表面受到向上的压力比叶片上表面受到向下的压力要大,这个压力差就是叶片旋转时产生的升力。
在下中心体的外壁上通过固定片6连接着涵道7,涵道的外径为50cm,内径为40cm,高度为24cm。涵道主要有三个作用,一是对飞行器的内部结构起到一个保护作用,尤其是风扇,二是通过影响气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海玲,未经赵海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4670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