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烟雾感应灭火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41459.1 | 申请日: | 2017-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373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5 |
发明(设计)人: | 何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何磊 |
主分类号: | A62C37/14 | 分类号: | A62C37/14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411 | 代理人: | 黄冠华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烟雾 感应 灭火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防领域,具体为一种烟雾感应灭火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条件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不断增强。在生活中,灭火器作为重要的救生工具,给人们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因为悬挂式自动灭火器自动化程度高,所以安全性能也越来越高。
但是,目前市面上最常见的是一种通过感应温度变化的悬挂式干粉灭火装置。当发生火灾时,灭火装置上的感温玻璃受热膨胀力超过玻璃管的耐压强度的时候,玻璃管爆破,从而打开灭火装置的阀门进行灭火。但是,一般当玻璃爆破后,火势已起。灭火装置的灭火难度会大大的增加,存在无法自动完成灭火的可能,如果不能安全灭火,会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根据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烟雾感应灭火器,当火势未起,即进行灭火降温,提高了灭火装置的灭火效果,消除了自动灭火器存在的安全隐患。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烟雾感应灭火器,包括烟雾传感器、监测装置和灭火装置,所述烟雾传感器信号连接至监测装置,用于感应烟雾浓度并将感应信息发送至监测装置;所述监测装置信号连接至灭火装置,所述烟雾传感器和灭火装置对应每个车库内的车位进行安装。
作为优选,所述灭火装置包括罐体,所述罐体上方设有挂环,所述罐体下方设有连通至罐体内的出料桶,所述出料桶内设有控制阀,所述监测装置信号输出至控制阀。
作为优选,所述控制阀包括活动塞、玻璃管、推动机构和针体,所述活动室堵塞至罐体与出料桶的连通位置,所述玻璃管顶部与活动塞底侧相连接,所述玻璃管底端与活动塞内部的底侧相连接,所述出料桶外壁设有活动腔,所述活动腔内部与出料桶内部相连通,所述推动机构设于活动腔内,所述针体对应玻璃管设于活动腔内,且所述针体由推动机构驱动,所述监测装置信号输出至推动机构,所述出料桶外壁且靠近出料桶底端设有若干喷料口。
作为优选,所述出料桶底部对应喷料口设置有分料片。
作为优选,所述出料桶上设有监测出料桶内压力的压力表。
作为优选,还包括报警单元,所述监测装置信号连接至报警单元。
作为优选,所述监测装置通过通讯网络连接至移动终端。
作为优选,还包括光强传感器,所述光强传感器信号连接至监测装置,用于感应光强度并将感应信息发送至监测装置;所述光强传感器和灭火装置对应每个车库内的车位进行安装。
作为优选,还包括自动检测装置,所述自动检测装置信号连接至监测装置,用于将检测信息发送至监测装置。
作为优选,所述玻璃管为温感玻璃泡。
作为优选,所述监测装置为MCU控制器。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特点和有益效果:
采用上述悬挂式的灭火器,安装方便,成本低廉,并且烟雾传感器和灭火装置均对应每个车库进行安装,感应和灭火更有针对性;并且通过烟雾传感器进行检测,当有起火的苗头就启动灭火装置,则灭火控火效果更好,提高了灭火装置的灭火效率,大大弥补了灭火装置存在的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灭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烟雾传感器;2-监测装置;3-报警单元;4-灭火装置;5-挂环;6-罐体;7-活动塞;8-压力表;9-针体;10-玻璃管;11-喷料口;12-分料片;13-活动腔;14-出料桶;15-推动机构;16-光强传感器;17-手机终端;18-自动检测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何磊,未经何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4145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