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公路护栏清洗污水回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40807.3 | 申请日: | 2017-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315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8 |
发明(设计)人: | 李燕鹰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燕鹰 |
主分类号: | E01H1/00 | 分类号: | E01H1/00;E01H1/10 |
代理公司: | 济宁宏科利信专利代理事务所 37217 | 代理人: | 樊庆年 |
地址: | 2720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公路 护栏 清洗 污水 回收 装置 | ||
公路护栏清洗污水回收装置,包括有收集槽、放水阀、承托盘、漏水孔、进水孔、支撑臂、弧形连接部和排水管。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公路护栏清洗污水回收装置,其设计合理,操作,通过相对设置的两扇形盘体,在承托盘底面的环形槽内,环形槽的深度,从其中一个定位孔顺时针转至另一个定位孔逐渐加深,弹簧柱塞沿环形槽推动承托盘旋转,直至弹簧柱塞卡入下一个定位孔中,保证承托盘经过护栏脚柱时顺利通过,以及对护栏清洗后的废水及时收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设计公路养护用具,尤其涉及公路护栏清洗污水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公路护栏清洗车,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护栏清洗后的废水直接滴落在地面上,废水中的杂质在水分蒸发后,会积聚在地面上,加剧环境的污染程度。解决废水滴落的问题只需在护栏下方增设承托装置,以防止废水滴落,但是考虑到护栏下方会间隔设置有支撑的脚柱,会对承托装置造成阻挡,而无法对下一组护栏的废水承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设计合理,操作简单的公路护栏清洗污水回收装置,通过相对设置的两扇形盘体,在承托盘底面的环形槽内,环形槽的深度,从其中一个定位孔顺时针转至另一个定位孔逐渐加深,弹簧柱塞沿环形槽推动承托盘旋转,直至弹簧柱塞卡入下一个定位孔中,保证承托盘经过护栏脚柱时顺利通过,以及对护栏清洗后的废水及时收集。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公路护栏清洗污水回收装置,包括有收集槽、放水阀、承托盘、漏水孔、进水孔、弹簧柱塞、支撑臂、弧形连接部、排水管、环形槽和定位孔,收集槽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公路护栏清洗污水回收装置的主体支撑件,收集槽可对护栏清洗车施工后的废水暂时存放,所说的收集槽上沿焊接在车架底部,靠近车头一端为前端,另一端为后端,收集槽的深度由前向后逐渐加深,便于收集槽内废水在后部集中,在收集槽的尾端设置有放水阀,所说的放水阀与收集槽相连通,通过放水阀将收集槽内的废水排出,在收集槽靠护栏的一侧边,设置有向护栏逐渐抬高的支撑臂,即靠近收集槽的支撑臂一端略低,另一端略高,所说的支撑臂为中空的结构,支撑臂的低端与收集槽的相连通,支撑臂的高端上表面设置有进水孔,收集的废水经进水孔排入收集槽内,在支撑臂的进水孔两侧,沿支撑臂的延伸方向竖直设置有两根弹簧柱塞,在进水孔内通过轴承设置有向上延伸的排水管,排水管的上端与承托盘居中设置的漏水孔相连接,所说的承托盘的整体呈两个对接的扇形盘体,在两个扇形盘体的连通处两侧设置有弧形连接部,所说的弧形连接部与两个扇形盘体相连通,同时可加强承托盘的整体强度,承托盘的边沿处均设置有防水台,防止滴落在承托盘内的废水溅出,在承托盘的底面,环绕排水管内凹设置有环形槽,在承托盘底面的环形槽内,内凹设置有两个截面为圆形的定位孔,其中一个定位孔位于环形槽所经过的扇形盘中部,两定位孔处于环形槽的直径线上,在承托盘底面的环形槽内,环形槽的深度,从其中一个定位孔顺时针转至另一个定位孔逐渐加深,车辆向前行进,承托盘中的靠外侧的一扇形盘处于清洗的护栏下方,当护栏清洗设备对护栏清洗时,滴落的废水进入承托盘内,经漏水孔穿过支撑臂,最终进入收集槽内,当承托盘碰到护栏之间的脚柱时,扇形盘部分被护栏脚柱阻挡,车辆不断前进,使承托盘以排水管为中心旋转,从而挤压弹簧柱塞从定位孔中弹出,由于在承托盘底面的环形槽内,环形槽的深度,从其中一个定位孔顺时针转至另一个定位孔逐渐加深,弹簧柱塞沿环形槽推动承托盘旋转,直至弹簧柱塞卡入下一个定位孔中,保证承托盘经过护栏脚柱时顺利通过。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公路护栏清洗污水回收装置,其设计合理,操作,通过相对设置的两扇形盘体,在承托盘底面的环形槽内,环形槽的深度,从其中一个定位孔顺时针转至另一个定位孔逐渐加深,弹簧柱塞沿环形槽推动承托盘旋转,直至弹簧柱塞卡入下一个定位孔中,保证承托盘经过护栏脚柱时顺利通过,以及对护栏清洗后的废水及时收集。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公路护栏清洗污水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公路护栏清洗污水回收装置的侧面示意图,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公路护栏清洗污水回收装置的承托盘底部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燕鹰,未经李燕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4080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