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松卡式千斤顶结合预应力锚夹具牵引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40737.1 | 申请日: | 2017-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536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9 |
发明(设计)人: | 徐祥兴;刘强;薛刚;赵文海;王长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建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第六检测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3/06 | 分类号: | E04G23/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0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松卡式千斤顶 牵引系统 小钢架 底板 预应力锚夹具 本实用新型 焊接连接 上顶板 下卡头 下竖板 斜撑板 托板 槽钢 整体稳定性 螺栓 平移 垂直焊接 螺钉固定 施工成本 支座钢板 后端面 锚夹具 锚固 灵活 配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松卡式千斤顶结合锚夹具牵引系统,包括松卡式千斤顶、小钢架、上顶板、下卡头托板、下竖板,所述松卡式千斤顶通过螺栓和螺钉固定在所述小钢架上,所述上顶板、所述下卡头托板均与槽钢垂直焊接,所述小钢架的后端面包括斜撑板和底板,所述斜撑板和所述底板通过焊接连接,所述下竖板焊接连接在现场支座钢板上。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基于松卡式千斤顶结合预应力锚夹具牵引系统具有操作简便、配置灵活、造价合理、平移连续性、整体稳定性好、锚固性能可靠等特点,可以缩短工期,降低施工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牵引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松卡式千斤顶结合预应力锚夹具牵引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建筑物平移技术的主要施工过程是在建筑物的原址处施工下轨道梁,建造建筑物在规划新址处的基础及移位下轨道梁;在下轨梁顶铺设钢轨导板并设置移动装置;对建筑物在其基础顶面或底面进行托换改造,在承重墙(柱)下面或两侧浇筑混凝土上托梁,在上托梁间浇筑混凝土斜撑,形成钢筋混凝土托换底盘,在使上部结构得到加强的同时又形成了移动时的上轨道;将建筑物与原基础分离,分离后的建筑物托换底盘放置于移动装置上;施加移动动力将分离后的建筑物沿所设轨道整体移位至指定位置;将整体移位后的建筑物承重墙(柱)与新建基础进行可靠连接,并进行必要的加固处理;恢复室内外地面,并进行一定的装修。现有建筑物平移牵引系统一般采用千斤顶、特制夹片与钢棒相结合,现有平移技术应用钢棒主要不足是平移具有不连续性、钢棒长度有限、焊接接头易卡顿、夹片咬合力不够、场地要求高、受制约性大等。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松卡式千斤顶结合预应力锚夹具牵引系统,具有操作简便、配置灵活、造价合理、平移连续性、整体稳定性好、锚固性能可靠等特点,可以缩短工期,降低施工成本。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松卡式千斤顶结合锚夹具牵引系统,包括松卡式千斤顶、小钢架、上顶板、下卡头托板、下竖板,所述松卡式千斤顶通过螺栓和螺钉固定在所述小钢架上,所述上顶板、所述下卡头托板均与槽钢垂直焊接,所述小钢架的后端面包括斜撑板和底板,所述斜撑板和所述底板通过焊接连接,所述下竖板焊接连接在现场支座钢板上。
优选地,还包括预应力钢绞线,所述预应力钢绞线穿过松卡式千斤顶中心线且与小钢架中心线在同一条中心线上。
优选地,还包括下横板,所述下横板与抗拔桩预埋钢板焊接连接。
优选地,所述斜撑板与所述底板的厚度是20mm。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基于松卡式千斤顶结合预应力锚夹具牵引系统,具有操作简便、配置灵活、造价合理、平移连续性、整体稳定性好、锚固性能可靠等特点,可以缩短工期,降低施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平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施工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基于松卡式千斤顶结合锚夹具牵引系统,包括松卡式千斤顶5、小钢架、上顶板3、下卡头托板8、下竖板1、预应力钢绞线4、斜撑板9、底板2,所述松卡式千斤顶5通过螺栓6和螺钉7固定在所述小钢架上,预应力钢绞线4穿过松卡式千斤顶5中心线且与小钢架中心线在同一条中心线上。上顶板3、下卡头托板8均与槽钢垂直焊接,小钢架的后端面包括厚度为20mm的斜撑板9和底板2,斜撑板9和底板2通过焊接连接,所述下竖板1焊接连接在现场支座钢板上,下横板10与抗拔桩预埋钢板焊接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建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第六检测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中建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第六检测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4073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裂缝注胶器设备
- 下一篇:一种结构稳定的三角钢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