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桥台与引路的衔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39596.1 | 申请日: | 2017-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627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2 |
发明(设计)人: | 黄英军;陈宽强;邢鸿霞;彭丹;周田;邹永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中天市政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19/00 | 分类号: | E01D19/00;E01C3/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224 | 代理人: | 陈思泽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桥台 引路 衔接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路桥过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桥台与引路的衔接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的桥台与引路的衔接结构是在引路的路基填土层上面铺设混凝土搭板。混凝土搭板的一端搭在桥台上,混凝土搭板的另一端搭在枕梁上。枕梁埋在引路的路基填土层内。传统的桥台与引路的衔接结构存在行车颠簸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行车颠簸的问题,提供一种桥台与引路的衔接结构,它能够使得行车平稳。
一种桥台与引路的衔接结构,包括第一枕梁和搭板,所述第一枕梁设置于所述搭板的一端下方,所述搭板的另一端用于搭在桥台上,所述搭板设置于引路的路基填土层上,所述搭板上设有沥青层,所述沥青层和所述搭板之间设有碎石层。
上述的桥台与引路的衔接结构,沥青层和碎石层为半刚性结构。由于桥台为刚性结构,引路的路基填土层为柔性结构,因此,桥台与引路通过半刚性结构的沥青层和碎石层进行衔接过渡,能够更好地降低桥头跳车,使得行车平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搭板内设有第一钢筋骨架和第二钢筋骨架,所述第一钢筋骨架的第一端位于所述搭板的一端,所述第一钢筋骨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钢筋骨架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钢筋骨架的第二端位于所述搭板的另一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搭板的上表面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一钢筋骨架和所述第二钢筋骨架的连接处相应设置,所述搭板的下表面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第一钢筋骨架和所述第二钢筋骨架的连接处相应设置。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起到假缝的作用,能够应对搭板冷缩产生的应力,能够更好地避免搭板发生不规则开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钢筋骨架和所述第二钢筋骨架的连接处的下方铺设有第二枕梁。第二枕梁用于支撑搭板,避免搭板下沉。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枕梁用于埋在引路的路基填土层内,从而提高路基填土层的刚度,缩小路基填土层与搭板的刚度差,从而能够改善桥头跳车现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钢筋骨架的第二端设有第一钢筋,所述第一钢筋与所述第二钢筋骨架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钢筋骨架的第一端设有第二钢筋,所述第二钢筋与所述第一钢筋骨架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钢筋与所述第二钢筋交叉设置。第一钢筋与第二钢筋交叉设置,使得第一钢筋骨架与第二钢筋骨架的连接处形成X形钢筋连接,进而使得第一钢筋骨架与第二钢筋骨架的连接处能够承受汽车反复荷载作用而不发生断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碎石层的厚度为16cm~20cm,和/或,所述沥青层的厚度为8cm~12c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碎石层为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层,所述沥青层为沥青混凝土层,所述搭板为混凝土搭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桥台与引路的衔接结构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桥台与引路的衔接结构的示意图二;
图3为图2的A处局部放大图。
110、第一枕梁,120、第二枕梁,200、搭板,210、第一钢筋骨架,211、第一钢筋,220、第二钢筋骨架,221、第二钢筋,230、第一凹槽,240、第二凹槽,300、桥台,410、路基填土层,420、路面结构,500、沥青层,600、碎石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如图1所示,一种桥台与引路的衔接结构,包括第一枕梁110和搭板200。第一枕梁110设置于搭板200的一端下方。搭板200的另一端用于搭在桥台300 上。搭板200设置于引路的路基填土层410上。搭板200上设有沥青层500。沥青层500和搭板200之间设有碎石层6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中天市政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未经广东中天市政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3959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桥梁浮箱结构
- 下一篇:一种桥梁行人保护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