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薄壁件压铸成型的压铸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39200.3 | 申请日: | 2017-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391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5 |
发明(设计)人: | 周辉;李扬德;李卫荣;杨洁丹;汤铁装;孙丽娟;贺友兴;李荣慧;赵姣;卢永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宜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东莞市镁安镁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7/22 | 分类号: | B22D17/2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7 | 代理人: | 李海建 |
地址: | 5230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薄壁 压铸 成型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薄壁件压铸成型的压铸模具,其中,本文中所说的“薄壁件”均是指肉厚≦1mm的产品。
背景技术
根据传统压铸设计成型特点,因为CNC(Computer numericalcontrol,计算机数字控制机床)加工精度高,一般会将产品配合面由CNC加工成型,而在压铸模设计制作时会留有0.2-0.3mm的加工余量,同时为了CNC加工方便(产品装夹固定),会在加好余量的端面,增加一个辅助台阶,一般情况下,辅助台阶的尺寸为8mm×8mm×0.8mm,其优点包括:①CNC加工时方便产品装夹固定;②在辅助台阶上可以布置顶针,便于产品顶出。
但是,这些传统设计优点对于薄壁件(本文中,薄壁件是指肉厚≦1mm的产品)产品来说,尤其是像曲面、球形状的产品是致命的缺点,易变形是薄壁件最大的缺憾,而这些设计特点都会给薄壁件产品在压铸段、CNC加工段增加变形量。
在开发半球形薄壁装配件(肉厚≦1mm)项目期间,发现诸多项目在加工后期产品试装配阶段出现严重装配不稳定的现象,而产品变形则是产品装配不稳定的主要原因。
因此,如何减少薄壁件产品的变形量,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薄壁件压铸成型的压铸模具,能够改善薄壁件压铸变形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薄壁件压铸成型的压铸模具,所述薄壁件成品的配合面的表面结构和尺寸,由所述压铸模具成型;
所述压铸模具中设置有扁顶针,所述扁顶针设置在所述压铸模具中与所述薄壁件的排气端对应的位置。
优选地,所述薄壁件为半球形薄壁件。
优选地,所述薄壁件为相机上盖或相机下盖。
优选地,所述薄壁件的所述排气端的两侧分别为第一配合面和第二配合面;
所述压铸模具中的前模上,与所述第一配合面和所述第二配合面对应的位置,分别开设渣包和第一排气道。
优选地,在上述压铸模具中,所述第一排气道的排气入口设置有半径为0.35mm至0.5mm的圆角;
和/或,所述渣包的渣包入口设置有半径为0.35mm至0.5mm的圆角。
优选地,所述薄壁件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侧耳;
所述压铸模具中,与两个所述侧耳对应的位置,分别开设有三至五个第二排气道。
优选地,所述压铸模具中,与两个所述侧耳对应的位置,还分别开设有两个排气槽。
优选地,所述薄壁件的成品上设置有椭圆孔;
所述压铸模具中,与所述椭圆孔对应的位置,加过桥填实。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压铸模具中与薄壁件的配合面对应的表面结构和尺寸,与薄壁件成品的配合面的表面结构和尺寸适配(一致),即,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压铸模具,通过控制好模具尺寸,直接令压铸成型的薄壁件的配合面的表面结构和尺寸为成品的表面结构和尺寸,从而取消了薄壁件在压铸成型时设置在配合面上的加工余量、CNC加工辅助台阶及台阶上的所有顶针布置,并取消了现有技术中薄壁件压铸后还需对配合面进行的CNC加工过程,最终达到避免薄壁件在CNC加工过程发生变形,并避免薄壁件在压铸过程发生顶出变形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相机下盖的成品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相机下盖和相机上盖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压铸时相机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压铸成型后相机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相机下盖在压铸时渣包的布置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压铸模具中第二排气道和排气槽的分布结构示意图。
其中:
A-相机下盖,B-相机上盖,
1-配合面,11-第一配合面,12-第二配合面,
2-原顶针台,3-原排气道,4-扁顶针台,5-侧耳,6-椭圆孔,
7-渣包,8-第二排气道,9-排气槽,10-过料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宜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东莞市镁安镁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宜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东莞市镁安镁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3920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生产微波通信机箱下壳体的模具
- 下一篇:多模位压铸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