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污水处理用沉淀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38893.4 | 申请日: | 2017-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153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8 |
发明(设计)人: | 黄滢芝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滢芝 |
主分类号: | B01D21/02 | 分类号: | B01D2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500 江苏省泰州市靖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污水处理 沉淀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沉淀装置的结构设计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用沉淀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工业的发达,水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已日益严重,污水、废水的处理也显得越来越重要。污水处理工艺一般是采用自然沉淀和生物曝气相结合的方式,根据各步骤的处理工艺不同,需要设置沉淀池、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脱氮池、微曝气池等,污水需要依次流经上述各个池体来对其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净化处理以达到排放标准。现有技术中的沉淀装置是利用长时间静置的方法使混合液中的沉淀沉积到装置底部,若连续往装置中加入待处理废液,则会使得原沉淀与清液重新浑浊。针对以上问题,开发一种结构设计合理,方便实用的污水处理用沉淀装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克服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技术问题,现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方便实用的污水处理用沉淀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污水处理用沉淀装置,该装置包括:沉淀桶、设置在沉淀桶口部的盖体、穿过盖体设置在沉淀桶内的曲轴,沉淀桶包括相互连通的上腔体和下腔体,所述上腔体和下腔体之间设置有连续下坡式斜面;沉淀桶侧部在连续下坡式斜面与沉淀桶内壁相接处的上方设置有进液口;所述盖体上部设置有与曲轴连接的摇柄。
进一步,所述摇柄为L形,曲轴底部和连续下坡式斜面顶部之间设置有出液口;所述下腔体为锥形结构,锥形结构的底部为沉淀桶的沉淀排出口,所述排出口设置在上腔体与下腔体连通处的下部;所述曲轴设置在连续下坡式斜面的上方。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污水处理用沉淀装置的结构设计较为合理,连续下坡式斜板的设置可有利于上腔中的沉淀自动沿斜面滑入下腔中,且连续往装置中加入待处理废水时,不易干扰原先形成的沉淀,方便实用,适宜进一步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盖体,2.曲轴,3.连续下坡式斜面,4.摇柄,5.进液口,6.排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下面所示的实施例不对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实用新型内容起任何限定作用,并且,下面实施例所表示的构成的全部内容不限于作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所必须的。
实施例一
如附图所示的一种污水处理用沉淀装置,该装置包括:沉淀桶、设置在沉淀桶口部的盖体1、穿过盖体1设置在沉淀桶内的曲轴2,沉淀桶包括相互连通的上腔体和下腔体,所述上腔体和下腔体之间设置有连续下坡式斜面3;所述盖体1上部设置有与曲轴2连接的摇柄4,所述摇柄4为L形,沉淀桶侧部在连续下坡式斜面与沉淀桶内壁相接处的上方设置有进液口5;曲轴2底部和连续下坡式斜面3顶部之间设置有出液口;下腔体为锥形结构,锥形结构的底部为沉淀桶的沉淀排出口6,所述排出口6设置在上腔体与下腔体连通处的下部;所述曲轴2设置在连续下坡式斜面3的上方。曲轴2和摇柄4可方便使用者对装置中的废液在加入沉淀剂后的混匀,排出口6有利于将下腔中的沉淀直接排放。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滢芝,未经黄滢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3889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