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抽吸式电磁铁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537056.X | 申请日: | 2017-05-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761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6 |
| 发明(设计)人: | 徐志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东旭凯元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F7/13 | 分类号: | H01F7/13;H01F7/127;H01F7/16 |
| 代理公司: | 成都立信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51100 | 代理人: | 江晓萍 |
| 地址: | 610036 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高***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抽吸 电磁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可广泛应用在行程长,电磁力大的工业场合的抽吸式电磁块。
背景技术:
在工业应用条件下,需要用到长行程、大出力,长时间带电工作的抽吸式电磁铁。而这类的电磁铁为了追求大出力,线圈功率比较大,在通风散热不太良好的工业环境下,会导致线圈过热,严重的会烧毁线圈导致电磁铁报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行程长、发热量小,节能、环保、易维的抽吸式电磁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抽吸式电磁铁,包括支撑框架、位于支撑框架中的线圈骨架、置于线圈骨架上的线圈、位于线圈骨架中的轭铁、衔铁,轭铁内腔中有复位弹簧腔室、位于复位弹簧腔室中的顶杆、装在顶杆上的弹簧,其特征是线圈骨架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上挡板、非导磁内筒、与非导磁内筒连接的导磁内筒、下挡板,轭铁下部依次设置有第一内圆锥形腔、第二内圆锥形腔,衔铁上部分别有与轭铁上的第一内圆锥形腔配合的第一外圆锥面、与第二内圆锥形腔配合的第二外圆锥面,衔铁上还设置有第三外圆锥面、第四外圆锥面、与第四外圆锥面配合的限位止口,第一内圆锥形腔与第二内圆锥形腔相交处有磁聚焦环形脊,第一外圆锥面上部有第一磁聚焦环形脊,第二外圆锥面与第三外圆锥面间有第二磁聚焦环形脊。
上述的顶杆上相对第一圆锥形腔的位置有突台,复位弹簧下端紧顶在突台上,防止磁散射,磁场分布向上发展受到遏制。
上述的轭铁中顶杆上端伸出复位弹簧腔室、第一内圆锥形腔锥度为20~40°,第二内圆锥形腔锥度为14~24°,第一内圆锥形腔与第二内圆锥间的磁聚焦环形脊锥度为55~75°,磁聚焦环形脊与第一内圆锥形腔与第二内圆锥形腔间倒圆为半径1~2毫米。
上述的第一磁聚焦环形脊中脊深2~3毫米,脊锥度为110~130°; 第一外圆锥面锥度为50~74°;第二外圆锥面锥度为30~44°;第二磁聚焦环形脊中脊深5~7毫米,脊锥度为55~65°;第三外圆锥面锥度为14~24°;第四外圆锥面锥度为-20~-26°;限位止口深至少为2毫米,下端设置有角度相异的两道倒角,倒角角度110~130°,这两道倒角在直径40~45毫米处平缓交汇;衔铁下端底部有延伸到锥铁中部偏上的中心圆孔,中心圆孔直径15~25毫米、深130~140毫米;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空气气隙的形状,调整磁感应强度分布形态,减少空气气隙磁阻,让空气气隙中的磁感应强度在轭铁与衔铁间的特定部位聚集并加强,从而产生最大的电磁力。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线圈功率小,发热量小,节能、环保,结构精巧耐用,重量轻,易操作,易维修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衔铁中非导磁内筒、导磁内筒位置示意图。
图3为轭铁上第一、第二内圆锥腔位置示意图。
图4为衔铁中第一~第三外圆锥面、第四倒外圆锥面位置示意图。
图5为衔铁下端倒角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5,本实用新型抽吸式电磁铁,包括支撑框架1、位于支撑框架中的线圈骨架2、置于线圈骨架上的线圈3、位于线圈骨架中的轭铁4、衔铁5。轭铁内腔中有复位弹簧腔室6、位于复位弹簧腔室中的有突台7-1的顶杆7,装在顶杆上的复位弹簧8。线圈骨架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上挡板9、非导磁内筒10、与非导磁内筒焊接的导磁内筒11、下挡板12。轭铁下部依次设置有第一内圆锥形腔13、第二内圆锥形腔14。轭铁上部分别有与轭铁上的第一内圆锥形腔13配合的第一外圆锥面15与第二内圆锥形腔14配合的第二外圆锥面16。衔铁上还设置有第三外圆锥面17、第四外圆锥面18、与第四外圆锥面配合的限位止口19。第一内圆锥形腔与第二内圆锥形腔相交处有磁聚焦环形脊20。第一外圆锥面上部有第一磁聚焦环形脊21。第二外圆锥面与第三外圆锥面间有第二磁聚焦环形脊22。导磁内筒上设置有半径为1毫米的圆角23。
如图2所示,组合焊接结构的线圈骨架,其上部为非导磁内筒,其下部为导磁内筒,在中间偏下位置焊接在一起;初始状态时导磁内筒与衔铁直接接触作为衔铁的下止点;在电磁铁开始通电到衔铁开始向上运动这段时间内,衔铁与导磁内筒的接触面24上产生向下拉动衔铁的电磁力阻碍衔铁的运动,为削弱此电磁力造成的影响,在导磁内筒的边缘处设置半径1毫米的圆角23。在此接触面上的力最大被限制载2牛顿以内。在接触面周围出现了一个比较强烈的磁扰动,减小了接触面向下的拉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东旭凯元电力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成都东旭凯元电力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3705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LED照明设备机构
- 下一篇:一种可充电LED户外景观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