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伸缩投影式的智能眼镜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35908.1 | 申请日: | 2017-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258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8 |
发明(设计)人: | 段泽霞;宋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G02B27/01 | 分类号: | G02B27/01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32249 | 代理人: | 杨晓玲 |
地址: | 21004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伸缩 投影 智能 眼镜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眼镜领域。
背景技术
谷歌眼镜(Project Glass),它是基于Android操作系统运行的,可以通过语音操作、视觉控制的可穿戴式计算机设备。在佩戴者视线上会有一个光标,向上看能与光标互动,查看天气,发信息,做智能手机能做的事情。除了具备智能手机的功能外,它还能与环境互动,扩充现实。与谷歌眼镜类似的还有索尼SmartEyeglass,它采用双眼型显示呈现距离感,从而更易阅读,这款产品还集成了嵌入式的摄像头、麦克风,以及与智能手机类似的传感器,包括加速计、陀螺仪和数字罗盘,但是它仍停留在原型阶段,尚未像谷歌眼镜一样成熟,其操作需要通过单独的线控来完成,线控上的触摸板提供了导航、电源和摄像头按钮。与之类似还有Eyephone、google glass、Microsoft HoloLens、五品智能眼镜等。目前市场上出现的智能眼镜的应用大都是在手机中运行的,通过蓝牙或WiFi与手机互动。谷歌、苹果、微软智能眼镜的成像系统主要采用AR(增强现实技术),其中谷歌眼镜成像原理为通过一个微型投影仪和半透明棱镜,将图像投射在人体视网膜上,但是当前谷歌眼镜的单棱镜投影设计会带来显示不够清晰且易造成左右眼不协调等问题。用户在使用这些智能眼镜时,右眼球必须看着视野右上方的投影仪微光,才能看清数字和文字,如此情况便使得用户不得不长时间斜视,产生视觉疲劳。并且两只眼睛的视线不平行,一只眼睛关注现实世界,另一只眼睛充斥虚拟屏幕,会使用户出现视觉混淆的情况,并且长时间佩戴会使人出现头昏、头痛,使他们关注周围的人和物时频频出现问题。与普通眼镜能够折叠起来不同的是,谷歌眼镜只有一片,无法变小,摘取困难。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单棱镜投影设计会带来显示不够清晰且易造成左右眼不协调等问题,使使眼球与外部镜片保持一个舒适的距离,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可伸缩投影式的智能眼镜。
技术方案:一种可伸缩投影式的智能眼镜,包括镜框、镜片、第一连杆、第二连杆、镜腿、调焦旋钮、微型摄像头、耳机插孔、充电插孔、触控板、电池、通信网络模块、识别模块、投影模块;镜片嵌在镜框内,镜框为双层镜框,包括内层镜框和外层镜框,第一连杆连接两个内层镜框,第二连杆连接两个外层镜框,镜腿由伸缩杆和固定杆构成,固定杆套设在伸缩杆上,伸缩杆包括第一节伸缩杆和第二节伸缩杆,第一节伸缩杆的一端与外层镜框相连,第一节伸缩杆的另一端设置在第二节伸缩杆中,第二节伸缩杆的一端与固定杆相连,另一端与内层镜框相连,两节伸缩杆之间可轴向移动;调焦旋钮设置在右侧第二节伸缩杆右侧上;耳机插孔、充电插孔和通信网络模块设置在固定杆上;微型摄像头设置在第一连杆上,触控板设置于左侧第二节伸缩杆的表面,触控板与微型摄像头电连接;识别模块设置在第一连杆内,微型摄像头采集信号送入到识别模块中,再通过投影模块投影到镜片上;通信网络模块设置在固定杆上,与触控板和投影模块电连接;投影模块设置在第一连杆上;电池设置于固定杆左侧中部区域,分别与调焦旋钮、充电插孔、通信网络模块、触控板、识别模块和投影模块连接。
进一步地,内层镜框内嵌入抗疲劳树脂镜片,外部镜框内嵌入投影镜片。
进一步地,微型摄像头为可旋转的。
进一步地,通信网络模块为Wi-Fi通信装置或移动通信装置。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可伸缩投影式的智能眼镜,可以将图像投影在镜片上,打破传统的智能眼镜对手机的依赖,并解脱了手机对双手的束缚;并且使用可伸缩的眼镜框架,不仅可以收缩,减小眼镜存储空间,而且便于携带;可以调节镜腿到适当的长度,适应双眼对镜片的距离;将单棱镜改为双镜片,内部镜片为抗疲劳树脂镜片,外部镜片为投影镜片,投影镜片与可伸缩镜框相连,实时调整外部投影镜片与眼睛的距离,使眼睛与外部镜片保持一个舒适的距离,成像清晰,并且眼睛不易疲劳的,实现视线平行。本实用新型可伸缩投影式的智能眼镜易于携带、外观时尚、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图1为可伸缩式眼镜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更进一步的解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未经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3590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头戴显示设备
- 下一篇:光束变换装置和激光加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