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门体制冰的冰箱及其制冷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534280.3 | 申请日: | 2017-05-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193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6 |
| 发明(设计)人: | 聂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5D11/00 | 分类号: | F25D11/00;F25D23/04;F25D23/12 |
| 代理公司: | 苏州威世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2235 | 代理人: | 杨林洁 |
| 地址: | 266101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体制 冰箱 及其 制冷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门体制冰的冰箱的制冷系统。
背景技术
冰箱的制冰装置可以位于门体或腔体内。其中,对于门体制冰的方式,通常采用冷冻蒸发器为门体送风,送风距离远,风道长,材料成本高,安装工艺复杂,风量损失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门体制冰的送风效率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冰箱,包括前端开口的箱体、收容于箱体内的冷藏室及设置于箱体前部的门,门可绕轴枢转以打开或关闭箱体,门容纳制冰室,冰箱还包括制冷系统,制冷系统包括连接形成制冷回路的压缩机、冷凝器、干燥过滤器、控制阀、毛细管组及蒸发器,毛细管组包括第一毛细管及第二毛细管,第一毛细管及第二毛细管通过控制阀选择性地与所述制冷回路贯通,且冷凝器通过风道与冷藏室及制冰室相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控制阀为电磁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第一毛细管与制冷回路贯通时,所述冷凝器受控地向冷藏室送风。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第二毛细管与制冷回路贯通时,所述冷凝器受控地向制冰室送风。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第一毛细管与第二毛细管的长度不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第一毛细管与第二毛细管的管径不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冰箱还包括控制模块,控制模块与控制阀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风道设置阀门,阀门与控制模块连接,以选择性地对冷藏室或制冰室送风。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冰箱还包括包括温度传感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冰箱还包括包括信息采集模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冰箱及其制冷系统,利用冷藏室的制冷系统同时对位于门体的制冰室送风,尤其适用于制冰室位于冷藏门体的结构,送风距离短,风量散失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门体制冰的冰箱及其制冷系统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冰箱,包括前端开口的箱体、收容于箱体内的间室及设置于箱体前部的门。门可绕轴枢转以打开或关闭箱体。箱体内还设置制冷系统、信息采集模块、温度传感器及控制模块。
间室用于食品的存储,间室至少为二个。具体的,间室可设置为成型于箱体内的独立间室,还可设置为收容于独立间室内的密闭储物抽屉。其中,至少一个间室为冷藏间室。
门上设置容纳腔,腔体内收容制冰室。
制冷系统用于为间室及制冰室提供冷量以降低间室及制冰室内的温度。
参考图1,制冷系统包括通过管路连接形成回路的压缩机1、冷凝器2、干燥过滤器3、控制阀4、毛细管组5及蒸发器6。
毛细管组5包括第一毛细管51及第二毛细管52,分别为制冰室及冷藏室制冷。通过设置毛细管的管径和/或长度,可以实现第一毛细管51及第二毛细管52具有不同的制冷剂流量,以与冷藏室及制冰室的制冷状态相匹配。
控制阀4为三通电磁阀,其与控制模块相连。电磁阀的入口端连接干燥过滤器3,出口端分别连接第一毛细管51及第二毛细管52。
当压缩机1运行时,蒸发器6吸收热量为间室及制冰室降温,冷凝器2吸收蒸发器6的热量并强制散热。
冷凝器2通过风道及阀门与冷藏室及制冰室相通,可与各室进行热交换。阀门受控于控制模块。
温度传感器用于感测各间室内的温度。
信息采集模块用于获取间室的存储条件参数,包括预设的温度范围及时间范围。
控制模块可与信息采集模块、温度传感器进行信息交互,并可用于控制控制阀4及风道阀门,从而调节冷藏室及制冰室内的温度变化。
制冰时,控制模块调节控制阀4以使第一毛细管51连通干燥过滤器3及蒸发器6,使蒸发器6温度达到-25℃,并控制风道阀门以对制冰室送风。
对冷藏室制冷时,控制模块调节控制阀4以使第二毛细管52连通干燥过滤器3及蒸发器6,使蒸发器6温度达到-15℃,并控制风道阀门以对冷藏室送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3428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