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冰芯中包裹气体提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33925.1 | 申请日: | 2017-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325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2 |
发明(设计)人: | 武小波;李全莲;贺建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1/24 | 分类号: | G01N1/24 |
代理公司: | 兰州中科华西专利代理有限公司62002 | 代理人: | 张华芳 |
地址: | 730000 ***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冰芯中 包裹 气体 提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冰川学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冰芯中包裹气体提取装置。
背景技术
冰川的冰与冻结冰不同,是寒冷地区多年降雪积聚、在重力作用下经过成冰过程形成的自然冰体,存储着丰富的气候环境信息。冰芯是从冰川中钻取的冰柱,其蕴含着丰富的气候环境演变信息。研究冰芯中包裹气体可以直接了解古大气化学组成,同位素特征,以此来研究历史时期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冰芯定年一直限制着冰芯记录研究的快速发展。最新研究显示81Kr,85Kr,39K,14C一起测年,可以涵盖从几年到140万年的时间尺度,是理想的测年同位素。在以前受到分析技术手段的限制,冰芯包裹气中的衡量惰性气体定年发展缓慢。近几年当“原子阱痕量探测”方法的提出并从实验上证实了其可行性后,使得地球科学家们四十余年以来所梦想的氪-81定年成为现实。冰芯包裹气体的精确定年是冰川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目前主要存在两种方法提取冰芯中的包裹气,一种是在真空条件下使冰样融化释放气体,再使融水冻结,抽取气体转入其他容器再进行分析。这种融化再冻结的方法对冰芯中包裹气体收集效率太低,不适合在野外开展。另一种是在低温真空条件下机械粉碎冰,使气泡破裂释放气体。这些方法适合于小剂量冰芯包裹气体提取,不能满足衡量惰性气体同位素分析要求。鉴于此结合上述两种方法的优势设计了可以在野外使用的一种冰芯中包裹气体提取装置。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冰芯中包裹气体提取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冰芯中包裹气体提取装置,包括箱体、强火灶头、密闭水箱、气压计、温度计、耐腐蚀泵、加热管、轴承、滚筒、锯齿、传动带、电机、融化室、圆盘、气瓶、三通阀门Ⅰ、干燥塔、冷阱、气体转置泵、储样瓶,融化室内设有加热管、轴承、滚筒、电机、圆盘。
所述的滚筒内壁设有锯齿;滚筒通过轴承固定于融化室内;滚筒外包覆加热管;加热管两端分别通过导管与密闭水箱连通;上述的一根导管上设有耐腐蚀泵。
所述的密闭水箱置于强火炉头上;密闭水箱上设有气压计和温度计。
所述的圆盘置于融化室的底部,其通过输气管与气瓶连通。
所述的融化室与三通阀门Ⅰ连通;三通阀门Ⅰ的另外两端分别通过导气管与气体转置泵连通;上述的一根导气管上依次设有干燥器和冷阱。
所述的气体转置泵与三通阀门Ⅱ连通,三通阀门Ⅱ另外两个端口再分别与储样瓶和外界大气连通。
电机通过传动带带动滚筒在融化室内旋转。
上述的各个部件均放置于箱体内。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及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集成了物理粉碎和加热融化的方法优势为一体,可以更高效收集冰芯中的包裹气,节约了时间,减少了能源的消耗;利用高纯氦气带出装置中残存的包裹气,因此对冰芯融化时释放出的包裹气的收集率更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冰芯中包裹气体提取装置,包括箱体1、强火灶头2、密闭水箱3、气压计4、温度计5、耐腐蚀泵6、加热管7、轴承8、滚筒9、锯齿10、传动带11、电机12、融化室13、圆盘14、气瓶15、三通阀门Ⅰ16、干燥塔17、冷阱18、气体转置泵19、储样瓶21。
融化室13内设有加热管7、轴承8、滚筒9、电机12和圆盘14。
滚筒9内壁设有锯齿10;
滚筒9通过轴承8固定于融化室13内;滚筒9外包覆加热管7;加热管7两端分别通过导管与密闭水箱3连通;在上述的一根导管的上设有耐腐蚀泵6。
密闭水箱3置于强火炉头2上;密闭水箱3上设有气压计4和温度计5。
圆盘14置于融化室13的底部,其通过输气管与气瓶15连通。
融化室13与三通阀门Ⅰ16连通,三通阀门Ⅰ16的另外两端分别通过导气管与气体转置泵19连通;在上述的一根导气管上依次设有干燥器17和冷阱18。
气体转置泵19与三通阀门Ⅱ20连通,三通阀门Ⅱ20另外两个端口再分别与储样瓶21和外界大气连通。
电机12通过传动带11带动滚筒9在融化室13内旋转。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3392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气监测吸收装置
- 下一篇:一种土壤气分层取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