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钢模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33045.4 | 申请日: | 2017-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181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8 |
发明(设计)人: | 王利民;刘甫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B7/00 | 分类号: | B28B7/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50212 | 代理人: | 伍伦辰 |
地址: | 400084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雨水篦子的钢模结构。
背景技术
雨水口指的是管道排水系统汇集地表水的设施,一般设置在街区、广场和街道边作为地表径流雨水流入排污系统的入口,以防止雨水没过道路或造成道路及低洼地区积水而妨碍交通或损坏道路。雨水口处通常设置有雨水篦子,雨水篦子能够对水流中的杂物起到过滤截留的作用,同时也能防止车辆,行人等掉入雨水口。雨水篦子主要有平篦式和立篦式两种,最普遍应用的就是平篦式的雨水篦子,平篦式的雨水篦子通常安装在马路两侧,需要承受汽车的重力,使用一段时间之后会向下弯曲变形甚至是断裂,影响路面平整度甚至会导致行人掉入雨水口内。
现有的雨水篦子多是由扁钢及扭绞方钢或扁钢和扁钢焊接而成。加工制造工艺复杂,步骤多,时间长。我国专利CN 204238341 U所公开的一种抗压雨水篦子,包括钢骨架、包裹钢骨架的复合材料和漏水孔,其特征在于,所述钢骨架由外层纵向钢筋层、中间横向钢筋层和底层纵向钢筋层组成;所述外层纵向钢筋层和底层纵向钢筋层共同焊接于中间横向钢筋层上,所述外层纵向钢筋层由九根钢筋组成,其中五根钢筋的直径为14㎜,四根钢筋直径为12㎜,平行交互排列;所述底层纵向钢筋层为七根钢筋,直径为8㎜,分别对应外层纵向钢筋层的中间七根钢筋;所述中间横向钢筋层由三根钢筋组成,两边的两根钢筋直径为8㎜,中间一根钢筋的直径为 14㎜;所用钢筋为螺纹钢。
上述抗压雨水篦子由于设置有钢骨架,所以相对于一般平篦式的雨水篦子来讲,承载能力有一定的提高,但是仍然存在以下缺陷:1、在制造雨水篦子时需要选择不同直径尺寸的钢筋,还需设置为不同的长度尺寸,相互之间焊接连接,使得加工复杂,加工时间长。2、加工好钢骨架之后,再在钢骨架上包裹复合材料以及预留漏水孔,降低施工效率,而且使用复合材料,增加施工成本。3、由于钢骨架自身的结构形式,使得钢骨架只能应用在平篦式的雨水篦子上,对于立篦式的雨水篦子则不适用。4、没有特定的加工模板进行加工,每次只能单独加工,导致施工效率差,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能够更加方便的制造雨水篦子,结构简单,成本低,可循环使用的钢模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申请中,以制作雨水篦子过程中钢模结构的使用方向基准为方向标准。
一种钢模结构,包括下模,所述下模包括一个上端开口且水平截面呈长方形的盒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内设置有一个由四面竖板围成的呈矩形框体结构的钢筋安装框架,所述钢筋安装框架的长边与所述下模的长边分别对应设置,所述钢筋安装框架的长边上端均分布设置有多个下凹形成的安装槽,两个所述长边上设置的安装槽分别正对设置,所述钢筋安装框架上方正对设置有一框体,所述框体由四面竖板围成且水平截面与所述钢筋安装框架的水平截面一致,所述框体的长边下端正对所述安装槽上凹形成定位槽,所述安装槽与所述定位槽一一对接形成和用于形成雨水篦子的钢筋的外圆相匹配的钢筋安装空间。
本技术方案中,钢模结构包括下模,下模内设置有钢筋安装框架,钢筋安装框架上端设置有用于安装钢筋的钢筋槽,可以方便的将钢筋安装到钢筋安装框架上。钢筋安装框架上方正对设置有一个框体,框体在水平方向上的截面与钢筋安装框架在水平方向上的截面一致,框体下端正对安装槽上凹设置有定位槽,安装槽与定位槽正对设置且一一对接形成和钢筋的外圆相匹配的钢筋安装空间,将钢筋安装在钢筋安装空间内,可以更好的避免在向下模内部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从定位槽与安装槽以及钢筋外圆侧壁之间的缝隙进入钢筋安装框架中,造成混凝土的浪费。本刚模结构所需构件少,结构简单,成本低。
作为优化,所述框体的竖板上分别安装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上端外侧面与所述框体的竖板内侧面贴合设置,所述限位板的下端向下延伸出框体下侧边,限位板下端延伸出框体下侧边部分位于相邻两个安装槽之间且高度小于所述钢筋安装框架的高度。
这样,在框体的竖向侧面上分别安装有限位板,限位板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框体竖板内侧面和钢筋安装框架竖板内侧面贴合设置。在向下模内部浇筑混凝土时,可以避免由于混凝土的冲击导致框体沿水平方向发生移动,可以更好的增加整个装置的稳定性。
作为优化,所述钢筋安装框架中间位置的下模下表面上下贯通设置。
这样,钢筋安装框架中间位置的下模下表面上下贯通设置,可以更好的节省钢板,减轻钢模结构的质量。在将混凝土从下模中取出时,可以更加省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3304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