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锅炉烟气旋风除尘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31044.6 | 申请日: | 2017-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939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6 |
发明(设计)人: | 吴国忠;陈永仕;胡爱东;王建明;张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瑞洁环境工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04C5/20 | 分类号: | B04C5/20;B04C5/04;B04C5/14;B04C5/08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2206 | 代理人: | 顾进 |
地址: | 224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锅炉 烟气 旋风 除尘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除尘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锅炉烟气旋风除尘器。
背景技术
旋风除尘器是除尘装置的一类,除尘机理是使含尘气流作旋转运动,借助于离心力将尘粒从气流中分离并捕集于器壁,再借助重力作用使尘粒落入灰斗。旋风除尘器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安装和维护管理,设备投资和操作费用都较低,它适用于非黏性及非纤维性粉尘的去除,大多用来去除5μm以上的粒子,并联的多管旋风除尘器装置对3μm的粒子也具有80~85%的除尘效率。它属于中效除尘器,且可用于高温烟气的净化,是应用广泛的一种除尘器,多应用于锅炉烟气除尘、多级除尘及预除尘。但是旋风除尘器只能除去大颗粒粉尘,对粒径细小尘粒(<5μm)的去除效率较低,通常用作除尘净化系统的第一级除尘装置,现有锅炉烟气除尘采用二级除尘系统,旋风除尘器与布袋除尘器连用。
除尘机理:含尘烟气进入旋风筒后,待处理的含尘烟气切向进入除尘器后,螺旋状旋转向下到达锥体底部,转而向上,然后再以直径较小的螺旋反向上旌,经由顶部出口内管(排气管)排出。灰粒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与烟气分离,并被抛至旋风除尘器的器壁上,然后沿除尘器器壁下降到锥体底部并排入灰斗。
锅炉烟气除尘系统采用二级除尘系统,旋风除尘器除尘后再用布袋除尘器或电除尘器进一步除尘,旋风除尘器通常作为一级除尘装置,用于除去烟气中的大颗粒粉尘,由于烟气温度较高,因此高温烟气的采用旋风除尘器时存在以下缺点:1、烟气温度高,旋风除尘器没有高温烟气降温处理,使得除尘后的烟气温度高,不利于后续除尘,且排放后的烟气由于温度高,拖尾现象严重,影响城市环境;2、烟气进入除尘器后,烟气旋转向下的同时还会有部分烟气旋转向上而形成上涡旋气流,这股气流绕出口内管(排气管)管壁旋转向下时会在排气管入口处混入已净化烟气内并经排气管排出除尘器,因而降低了除尘效率; 3、由于旋风除尘器的除尘机理,现有旋风除尘器多处焊接,焊接处容易漏风,影响导致已沉淀下来的粉尘受漏风的影响被上升气流带出,从排气口排出,除尘效果大大降低;同时形成的旋流会磨损旋风除尘器外壁。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锅炉烟气旋风除尘器。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锅炉烟气旋风除尘器,包括进气筒、圆筒、外锥筒、灰斗、出气筒,所述圆筒、外锥筒、灰斗由上至下依次连接,所述圆筒与外锥筒的连接处、所述外锥筒与灰斗的连接处均设有外保护圈,所述圆筒上设有进气筒,所述进气筒外壁上设有热电半导体制冷组件,所述热电半导体制冷组件环形分布在进气筒外壁;所述进气筒设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沿壳体切向设置,所述出气筒位于圆筒顶部,所述出气筒设有出气口,所述出气口位于壳体中心位置处,所述出气筒内设有散热装置,所述散热装置包括若干垂直连接在出气筒内壁上的散热片,所述散热片呈螺旋状分布在出气筒内壁上,所述外锥筒内设有导流装置,所述导流装置为内锥形筒。
进一步的,所述外锥筒内壁上设有第二导流装置,所述第二导流装置包括若干呈圆周均匀分布在外锥筒内壁上的旋流板,所述旋流板倾斜安装在外锥筒内壁上,所述旋流板表面均设有耐高温层、耐磨层。
进一步的,所述热电半导体制冷组件连接散热片。
进一步的,所述锅炉烟气旋风除尘器设有检修孔。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粉尘从进气管进入后,形成由上至下的外螺旋气流,粉尘在自身重力及气流的影响下落入灰斗内,气流再从锥形的导流装置导流进入,形成内螺旋气流,内螺旋气流从出气筒排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1)进气筒外壁上的热电半导体制冷组件有效降温,且降温速度快,效果好;(2)进气口与出气口位置设置合理,有利于形成稳定的螺旋气流,并避免气流对除尘器壁的磨损;(3)出气筒内设有散热装置,该散热装置一方面可增强气流的散热效果,另一方面,起到螺旋导流作用,降低气流的流速,增强除尘效果;(4)第二导流装置有效的导流烟气,避免二次扬尘;整体而言,本实用新型不仅除尘效果好,同时可降低烟气温度,设备损坏几率降低,维修成本减少。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图1的A-A截面图;
图3、本实用新型第二导流装置的旋流板结构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第二导流板俯视图;
图5、本实用新型图4的B-B截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瑞洁环境工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江苏瑞洁环境工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3104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