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隔音材料层及汽车内饰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28874.3 | 申请日: | 2017-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036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5 |
发明(设计)人: | 王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安 |
主分类号: | B32B9/02 | 分类号: | B32B9/02;B32B9/04;B32B27/30;B32B27/06;B32B5/18;B32B7/12;B32B7/08;B32B33/00;B60R1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隔音材料 汽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内部装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隔音材料层及汽车内饰。
背景技术
汽车隔音是根据车辆的性能、相应的路况、使用的条件,对汽车产生的发动机噪声、轮胎与路面产生振动的共鸣声、车厢内组件因间隙或老化受挤压力产生的摩擦声等作细致处理,以提高汽车乘坐的舒适性。其中,通过在汽车内部设置隔音材料实现隔音是汽车隔音的重要方面,然而,现有的设置在汽车内部的隔音材料存在隔热及隔音效果差等问题。
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提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隔音材料层及汽车内饰,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隔音材料层,其应用于汽车内部的装饰领域,所述隔音材料层包括:第一外观层、第一中间层、第二外观层、第二中间层以及基材层;
所述第一中间层和第一外观层依次设置于所述基材层的一侧,所述第二中间层和第二外观层依次设置于所述基材层的另一侧,所述第一外观层和第二外观层为皮革层,所述第一和第二中间层为PVC膜纸层,所述基材层为发泡PVC层,所述第一外观层、第一中间层、基材层、第二中间层以及第二外观层依次复合形成所述隔音材料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隔音材料层的改进,所述第一外观层中,所述皮革层的一面与PVC膜纸层相连接,另一面形成所述第一外观层的外观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隔音材料层的改进,所述第二外观层中,所述皮革层的一面与所述PVC膜纸层相连接,另一面形成所述第二外观层的外观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隔音材料层的改进,所述第一中间层中,所述PVC膜纸层的两面分别形成第一结合面和第二结合面,所述PVC膜纸层通过所述第一结合面和第二结合面分别与皮革层和基材层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隔音材料层的改进,所述第二中间层中,所述PVC膜纸层的两面分别形成第三结合面和第四结合面,所述PVC膜纸层通过所述第三结合面和第四结合面分别与所述皮革层和基材层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隔音材料层的改进,所述第一外观层、第一中间层、第二外观层、第二中间层以及基材层之间通过粘合或热压的方式相结合。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内饰,其形状与汽车内部轮廓形状相适应,所述汽车内饰包括如上所述隔音材料层,所述汽车内饰通过所述第一外观层或第二外观层附着于汽车内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隔音材料层具有轻量化、隔热及隔音效果好等优点,同时,本实用新型的隔音材料层还具有强度高及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内饰一具体实施方式的侧面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圆圈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内饰可附着于汽车的内部,其在起到装饰作用的同时还可起到隔音效果,从而保证车辆内部环境的安静与舒适,避免外部噪音的干扰。具体地,所述汽车内饰具有与汽车内部轮廓形状相适应的形状,其可充分吻合地附着于汽车的内部,而避免形成空隙。优选地,所述汽车内饰可通过粘胶附着于所述汽车的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汽车内饰包括隔音材料层,所述隔音材料层具体包括:第一外观层10、第一中间层20、第二外观层30、第二中间层40以及基材层50。其中,所述第一外观层10、第一中间层20、基材层50、第二中间层40以及第二外观层30依次复合形成所述隔音材料层。优选地,所述第一外观层10、第一中间层20、第二外观层30、第二中间层40以及基材层50之间的复合方式可以为粘合或热压。从而,所述汽车内饰可通过所述第一外观层10或第二外观层30附着于汽车内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安,未经王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2887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熔融金属喷溅复合面料
- 下一篇:隔音材料层及汽车内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