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快拆省力拆装杆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28711.5 | 申请日: | 2017-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483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5 |
发明(设计)人: | 姜永涛;张艳军;赵淳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首都机场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B27/14 | 分类号: | B25B27/14;B25B1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12 | 代理人: | 杨立,姜海荣 |
地址: | 10062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省力 拆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快拆省力拆装杆。
背景技术
目前,我们低压运行班组进行普通配电柜清扫维保时,经常需要对配电柜内各种螺丝、螺母批量进行紧固作业,以保证配电设备能安全、高效的工作。通常在配电柜内深处不易紧固的螺丝或者螺母,我们都会使用加长的套筒工具,甚至加长杆来进行作业。这种方法使用时,由于加长连接杆再加上套筒母头已经很长,不仅使用时摇摆不定,工作效率低下,而且极易发生套筒母头脱落的情况。
我们在平时狭小、低矮空间内拆装螺丝、螺母时,如果工具接触不到工件时,就要探进去身体或者使用加长连接杆来操作,有时候,稍不注意就会造成人身伤害,看不到工件时,还要盲目的探测,既费时又费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快拆省力拆装杆,解决配电柜作业套筒容易脱落、工作安全性低以及视野不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快拆省力拆装杆,包括插接件、传力杆、圆管手柄和照明部件,所述插接杆一端设置有标准公头,所述插接杆直径大于所述标准公头的内切圆直径,所述插接杆另一端与所述传力杆一端连接,所述圆管手柄设置在所述传力杆的另一端,所述照明部件固定设置在所述插接杆上。
进一步,所述照明部件包括LED灯、开关和电源,所述LED灯固定设置在插接件上,所述电源设置在所述圆管手柄内部,所述开关固定设置在所述圆管手柄的外表面上,所述LED灯通过所述开关与所述电源连接。
进一步,所述插接杆另一端与所述传力杆一端铰接。
进一步,所述圆管手柄一端与所述传力杆铰接。
进一步,所述圆管手柄包括内管和外管,所述内管上设置有供所述传力杆通过的条形开口,所述外管可滑动套设在所述内管外侧,所述传力杆与所述内管铰接。
进一步,所述外管两端内表面上均设置有限位挡环,所述内管在与所述传力杆铰接的一端外表面上设置有限位挡块。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快拆省力拆装杆,包括插接件、传力杆、圆管手柄和照明部件,所述插接杆一端设置有标准公头,所述插接杆直径大于所述标准公头的内切圆直径,所述插接杆另一端与所述传力杆一端连接,所述圆管手柄设置在所述传力杆的另一端,所述照明部件固定设置在所述插接杆上。这样,在使用时,套筒套设在标准公头上,通过转动圆管手柄,实现对螺栓、螺母的固定,避免使用传统加长杆进行工作,工作时套筒工作稳定,有效防止套筒脱落;因为插接杆直径大于标准公头的内切圆直径,在套筒套设在标准公头上后,套筒的卡接端面与插接杆相抵,插接杆有效对套筒进行限位,保证在工作时的使用效率;在插接杆上设置照明部件,在视野受限的环境下,打开照明部件,照明部件对周边环境提供可见光,便于工作人员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工作人员也可以看清周边环境,提高自身安全。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具有的优点是:有效保证工作效率、有效防止套筒脱落以及工作安全性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快拆省力拆装杆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快拆省力拆装杆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快拆省力拆装杆截面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快拆省力拆装杆圆管手柄正视截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快拆省力拆装杆圆管手柄侧视截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快拆省力拆装杆照明部件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插接件,2、传力杆,3、圆管手柄,31、外管,32、内管,4、标准公头,5、照明部件,51、LED灯,52、开关,53、电源,6、条形开口,7、限位挡环,8、限位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中心”、“内”、“外”、“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首都机场动力能源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首都机场动力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2871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