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大比例尺测图棱镜杆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28446.0 | 申请日: | 2017-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957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1 |
发明(设计)人: | 王敏;潘兴嘉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B5/00 | 分类号: | G01B5/00 |
代理公司: | 成都君合集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1228 | 代理人: | 张鸣洁 |
地址: | 61800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比例尺 棱镜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质测量工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大比例尺测图棱镜杆。
背景技术
我国的经济建设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地方在重建翻新。对于测量人员而言,每年都会前往不同的地区进行大比例尺测图,旨在更新地图,为人民,国家的发展提供便利。在大比例尺测图中,时节一般为夏季,天气炎热,测量人员要在如此高温下进行测量,条件十分艰苦,而在很多时候,现有棱镜的条件有限,测量人员不得不多次迁站才能测出想要的数据。因此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大比例尺测图棱镜杆”的新型棱镜杆,本项目的好处在于,携带方便,减小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比例尺测图棱镜杆,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现有棱镜测量时需要多次迁站才能测出想要数据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大比例尺测图棱镜杆,包括棱镜杆,设置在棱镜杆顶端的卡槽,设置在卡槽上用于转动的转动器,设置在转动器侧面并与其连接的棱镜,设置在棱镜杆表面的度量条,及设置在棱镜杆底部的读角器,其中度量条焊接在棱镜杆表面,读角器焊接在棱镜杆底部。
进一步的,所述转动器呈圆柱形,其中,转动器侧面设有圆柱形的转动轴。
进一步的,所述棱镜呈圆柱形,其中,棱镜侧面设有连接转动轴的连接孔。
进一步的,所述棱镜杆为类圆柱形。
具体的,所述读角器包括设置在读角器内侧且与棱镜杆焊接的内把手,设置在读角器外侧的外把手,以及设置在内把手与外把手中间位置且连接在棱镜杆上的读数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可以在现有仪器测试时辅助测量其不能直接测试的点,此时通过仪器测量棱镜的点位,通过棱镜杆自带的距离测量和读角器读出的角度数据,在成图软件上也能找到仪器测不到的具体位置,这样就可以避免多次迁站测量,有效的减少了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2)本实用新型具有外形美观、实用性强、便于携带等优点,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测试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测试示意图。
上述附图中,附图标记对应的部件名称如下:
1-棱镜杆,2-卡槽,3-转动器,4-棱镜,5-度量条,6-读角器,7-转动轴,8-连接孔,9-内把手,10-外把手,11-读数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
实施例
如图1与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棱镜杆1,设置在棱镜杆1顶端的卡槽2,安装在卡槽2里的转动器3,转动器3通过转动轴7与棱镜4上连接孔8连接,采用这种连接方式,棱镜4可以通过转动器3绕棱镜杆1大于两百度的选择,棱镜4可以绕转动轴7进行360°旋转,这样可以根据实际测试情况转动棱镜4或转动器3或者同时转动棱镜4与转动器3以达到测试的最优角度。棱镜杆1表面设有用于测距的度量条5,能够很直观的反应测试点的距离,棱镜杆1下方设置的读角器6包括设置在读角器6内侧与棱镜杆1焊接的内把手9,设置在读角器6外侧可被扳动的外把手10,设置在内把手9与外把手10中间并与棱镜杆1保持接触连接的读数盘11,读数盘11显示测试时某一状态下的刻度,内把手9固定焊接在棱镜杆1上是为了保证读数盘11与棱镜杆1的稳定连接,内把手9与外把手10底部相连并采用转动连接,外把手10可以根据测试情况手动扳动。
测量时棱镜4需与全站仪配合测出数据;转动器3固定棱镜4,与棱镜杆1转动连接,起到过渡和连接的作用,并与棱镜杆1的转动连接较为紧密,测量人员能通过转动器将棱镜4转动至某一位置时保持状态,度量条5测试某一个状态下时,棱镜4到棱镜杆1底端的距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2844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