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水箱为底盘的一体式换热机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27790.8 | 申请日: | 2017-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092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5 |
发明(设计)人: | 王嬖伟;王鹤峰;王新迎;胡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黑龙江省中能控制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D19/00 | 分类号: | F24D19/0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伟晨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23209 | 代理人: | 陈润明 |
地址: | 150060 黑龙江省哈***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水箱 底盘 体式 机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换热机组,具体涉及一种间接供热时补水水箱与供热机组相结合的板式热交换机组,属于集中供热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集中供热系统换热站中,经常遇到老城区供热改造且供热面积不大,所能提供的换热站占地面积有限。现有换热站最基本的设备是一套板式热交换机组和一套补水系统(包含水箱及其附件),两套系统设备分别就位于站内,并通过管道及配套附件连接分别执行相应功能。这种情况所具有的弊端:1、换热站占地面积大;2、设备采购及施工成本高;3、设备管理复杂;4、设备运行维护费用较高。因此急需一种可以减小占地面积、设备管理和使用简单的一体式集成式换热机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水箱为底盘的一体式换热机组,以解决现有换热站占地面积大、设备采购及施工成本高、设备管理复杂的问题。
所述一种基于水箱为底盘的一体式换热机组包括水箱、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二网供水管路、一网回水管路、一网供水管路、二网回水管路、水箱进水管路、浮球阀、循环系统和补水系统,
循环系统包括循环水泵和循环管路,
补水系统包括补水管路和补水泵;
水箱一端的上端面上并列安装有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水箱另一端的侧壁上设有水箱出水口和水箱进水口;二网供水管路分两支路分别与第一换热器的冷侧出口和第二换热器的冷侧出口连通,二网回水管路分两支路均通过循环水泵与循环管路连通,同时循环管路分两支路分别与第一换热器的冷侧入口和第二换热器的冷侧入口连通;一网供水管路分两支路分别与第一换热器的热侧入口和第二换热器的热侧入口连通,一网回水管路分两支路分别与第一换热器的热侧出口和第二换热器的热侧出口连通;补水管路一端与水箱出水口连通,另一端通过补水泵与二网回水管路连通;水箱进水管路与水箱进水口相连通,水箱进水口位于水箱内的端头上设有浮球阀。
优选的:所述水箱一端的侧壁上还设有溢流排污口,溢流排污口位于水箱进水口一侧,溢流排污口与溢流排污管路相连通。
优选的:水箱一端的顶面上安装有水箱箱盖,水箱箱盖位于浮球阀的正上方。
优选的:水箱的内壁上安装有加强筋,加强筋等间距分布在水箱内。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产品相比具有以下效果:水箱和换热机组和各管路及补水系统集成式安装缩小了换热站占地面积;由于水箱和换热机组的集成式安装减少了相应配套设备的数量及管路的长度,因此可以降低设备采购及施工成本;简化设备管理难度;减少设备运行维护费用,并且当水箱缺水时,补水系统的浮球阀开启,水箱接入自来水自动补水;当水箱水位低于警戒水位时,配设的液位传感器发送信号给智能控制箱,使补水泵不能启动,防止水箱抽空;当水位达到指定高度时,其浮球阀关闭,若水位溢出时,水箱的溢流口可自行泄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基于水箱为底盘的一体式换热机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水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水箱、2-第一换热器、3-第二换热器、4-二网供水管路、5-一网回水管路、6-一网供水管路、7-二网回水管路、8-循环水泵、9-补水管路、10-补水泵、11-水箱出水口、12-水箱进水管路、13-水箱进水口、14、浮球阀、15-溢流排污管路、16-水箱箱盖、17-加强筋、18-循环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详细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基于水箱为底盘的一体式换热机组包括水箱1、第一换热器2、第二换热器3、二网供水管路4、一网回水管路5、一网供水管路6、二网回水管路7、水箱进水管路12、浮球阀14、循环系统和补水系统,
循环系统包括循环水泵8和循环管路18,
补水系统包括补水管路9和补水泵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龙江省中能控制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黑龙江省中能控制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2779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