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柔性抗震隔振支撑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27205.4 | 申请日: | 2017-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805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9 |
发明(设计)人: | 高梧;谢应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盛年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15/04 | 分类号: | F16F15/04;F16F15/0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远航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44276 | 代理人: | 田志远,张朝阳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柔性 抗震 支撑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柔性抗震隔振支撑系统。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我国是世界是上遭受地震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而地震是以地震波的形式释放能量,并向四周传播的。这种波传到地面时则引起地面及地面以上的建筑产生被迫振动。我国目前的抗震设计规范中采用的二阶段抗震设计方法,主要考虑的是“大震不倒、小震不坏”,强调的是结构的强度,侧重于增强构件本身抵御地震破坏的能力,来确保大地震时建筑物免遭破坏。
建筑机电设备和管道的抗震,主要采用装配式抗震支吊架,通过限制地震作用下机电设备和管道在横向纵向的运动来起到抗震作用。目前市场上采用的抗震支吊架与构筑物的连接方式刚性连接为主,由于是刚性的连接方式,导致很多大型机电,例如大型通风风机、大型空调外机、大型热力系统机电等大型机电设备及管道,在工作的过程中产生的振动会很大程度的传递到构筑物当中去,造成严重的振动干扰、噪音干扰,长时间工作会对构筑物产生振动损伤。
以上不足,有待改善。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柔性抗震隔振支撑系统。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所述:
一种柔性抗震隔振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备、连接座、侧纵撑、加劲装置及隔振器,所述连接座与所述设备固定连接,所述侧纵撑和所述加劲装置分别与所述连接座固定连接,所述侧纵撑的另一端和所述加劲装置的另一端分别与建筑主体固定连接,所述加劲装置的另一端与所述建筑主体之间设有隔振器。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连接座上设有第一弯折片,所述第一弯折片与所述连接座通过锚栓连接,所述侧纵撑与所述第一弯折片勾合连接,所述侧纵撑的末端与所述侧纵撑本身绑扎固定。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侧纵撑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弯折片,所述侧纵撑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弯折片勾合连接,所述侧纵撑的另一端与所述侧纵撑本身绑扎固定,所述第二弯折片与所述建筑主体锚栓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连接座上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和所述连接座锚栓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连接有所述加劲装置和所述隔振器,所述隔振器设于所述加劲装置的上端,所述加劲装置和所述隔振器分别与所述连接杆锚栓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隔振器设有外壳,所述外壳与所述建筑主体锚栓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外壳底部设有第一隔震垫,所述第一隔震垫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隔振器为弹簧隔振器,所述弹簧隔振器包括弹簧,所述弹簧的下端设有第二隔震垫,所述弹簧的上端设有第三隔震垫,所述第二隔震垫和所述第三隔震垫分别与所述弹簧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隔振器为橡胶隔振器。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侧纵撑为柔性钢绳。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加劲装置为C形槽钢或镀锌管。
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其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在加劲装置与建筑主体之间设有隔振器,在满足承重及抗震的同时,能够起到隔振的效果,大大减低机电设备自身振动对建筑物的危害,同时也降低了人们在日常生活干扰,本实用新型是传统支吊架基础上的一个升级。除此之外,该方案还能提高现场的安装效率,大大降低人工成本,缩短工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在图中,1、设备;2、连接座;3、侧纵撑;4、加劲装置;5、隔振器;6、连接杆;301、第一弯折片;302、第二弯折片;501、第一隔震垫;502、第二隔震垫;503、弹簧;504、第三隔震垫;505、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至4所示,一种柔性抗震隔振支撑系统,包括设备1、连接座2、侧纵撑3、加劲装置4及隔振器5,连接座2与设备1固定连接,侧纵撑3和加劲装置4分别与连接座2固定连接,侧纵撑3的另一端和加劲装置4的另一端分别与建筑主体固定连接,加劲装置4的另一端与建筑主体之间设有隔振器5。在竖向加劲装置4承重支撑与建筑主体连接的部位增加隔振器5对其进行隔振处理,整体就不仅仅起到抗震的作用,还能达到有效的隔振效果,可以隔去95%以上的机电自身运作而传递到建筑主体中的振动,同时也可以减少噪声达90%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盛年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盛年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2720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四重式普通矫平机减震装置
- 下一篇:一种饲料粉碎机用减震底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