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足外侧柱延长手术的撑开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26884.3 | 申请日: | 2017-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404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4 |
发明(设计)人: | 邹运璇;李雪;朱永展 | 申请(专利权)人: | 邹运璇;佛山市中医院;李雪;朱永展 |
主分类号: | A61B17/56 | 分类号: | A61B17/56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禾才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79 | 代理人: | 史亮亮 |
地址: | 5280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钳体 撑开片 丝杆 螺母 丝杆组件 撑开器 外侧柱 铰接 压簧 本实用新型 手术撑开器 半包围状 贴合状态 外力作用 自然状态 截骨面 丝杆孔 丝杆套 撑开 跟骨 骨质 下端 施加 穿过 支撑 | ||
一种用于足外侧柱延长手术的撑开器,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均包括撑开片,当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的下端在外力作用下相互靠近时,两个撑开片从贴合状态相互分开;撑开片呈“C”型的半包围状;还包括丝杆组件,丝杆组件包括丝杆和调节螺母;丝杆一端铰接于第一钳体,第二钳体开设有丝杆孔,丝杆另一端穿过第二钳体并安装有调节螺母,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之间的丝杆套设有压簧,压簧在自然状态下向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施加支撑的弹力。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接触面积大,在撑开过程中不会伤及跟骨截骨面骨质的手术撑开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骨科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足外侧柱延长手术的撑开器。
背景技术
足外侧柱延长手术是平足症畸形矫正手术中的一个步骤,需要将足跟骨前突进行截骨,通过撑开器将分为两端的足跟骨撑开出间隙,待前足外展纠正、内侧纵弓建立后于间隙内植骨实现足外侧柱的延长。
假设把足跟骨前突截骨分为了甲段和乙段,通过撑开器撑开了甲段和乙段,手术需要在甲段和乙段之间进行植骨。在手术过程中,在调整好甲乙之间间隙后,需要使用克氏针对跟骨截面进行临时固定,然后拆除撑开器,进行植骨;由于目前在此类手术中使用的撑开器不是专门针对足外侧柱手术进行开发的,而一般使用椎板撑开器,足跟骨截面为脆弱松质骨且椎板撑开器端面为尖锐状,故椎板撑开器的撑开段作用在足跟骨上容易对足跟骨造成骨质压缩,影响手术的质量;此外,椎板撑开器采用的剪式撑开结构,通过使用者用力的大小来控制撑开距离,在微调方面功能较差,所以在手术中,需要进行多次调整,才能达到一个预设的范围。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接触面积大,在撑开过程中不会伤及跟骨截骨面骨质的手术撑开器。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足外侧柱延长手术的撑开器,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
所述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均包括撑开片,当所述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的下端在外力作用下相互靠近时,两个所述撑开片从贴合状态相互分开;
所述撑开片呈“C”型的半包围状;
还包括丝杆组件,所述丝杆组件包括丝杆和调节螺母;
所述丝杆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一钳体,所述第二钳体开设有丝杆孔,所述丝杆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钳体并安装有调节螺母,所述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之间的丝杆套设有压簧,所述压簧在自然状态下向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施加支撑的弹力。
进一步地,所述撑开片包括下撑开段、中撑开段和上撑开段;
所述下撑开段一体化设置于所述第一钳体或第二钳体端部,所述上撑开段设置于所述下撑开段上方,所述中撑开段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上撑开段和下撑开段同一方向的端部;
所述撑开片呈半包围状,所述撑开片的开口朝向侧面。
较佳地,所述撑开片还包括铰接段;
所述铰接段呈条形片状,所述铰接段一端铰接于所述上撑开段或下撑开段,所述铰接段的长度不炒锅所述上撑开段和下撑开段之间最大的距离;
铰接段的设置使所述撑开片具有了构成全包围方框的功能。
进一步地,所述铰接段一端铰接于所述下撑开段端部;
所述铰接段另一端为槽状,所述铰接段长度延伸至所述上撑开段顶部的边,所述上撑开段和所述铰接段一端的槽位间隙配合。
较佳地,所述铰接段还设有杠杆;
所述杠杆一体化设置于所述铰接段的铰接段,所述杠杆位于所述铰接段的外侧边缘,所述杠杆与所述铰接段之间的夹角为50-120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邹运璇;佛山市中医院;李雪;朱永展,未经邹运璇;佛山市中医院;李雪;朱永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2688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