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封闭循环鼓风式电缆降温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25707.3 | 申请日: | 2017-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972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1 |
发明(设计)人: | 李豪冲 | 申请(专利权)人: | 亚星线缆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42 | 分类号: | H01B7/4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55550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封闭 循环 鼓风 电缆 降温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降温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封闭循环鼓风式电缆降温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铝合金电缆虽刚刚起步,但发展迅速,近年来均保持了3-5倍的年增长速度。预计未来5年内我国铝合金电缆市场将会高速发展,市场需求前景非常可观。以铝合金导体材料生产的铝合金电缆,其电气性能和安全性能都极为优越,电气性能如使用寿命、导电性能、抗蠕变性能、抗拉强度和重量上都比传统的铜芯电缆表现得更为出色,在同等载流量的条件下,铝合金电缆的重量只有普通铜缆的1/2,铝合金材料价格优势也很明显,在满足相同电气性能的前提下,铝合金电缆的工程造价比铜芯电缆造价要低50%以上。然而,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以下不足,负荷量大的时候,电缆本体容易发热,散热效率低,申请号为201420545883.X提出的一种铝合金电缆降温除湿装置存在散热效率低、实际使用不灵活等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封闭循环鼓风式电缆降温设备,方便快捷的改变电缆降温管的高度及微调角度,提高电缆降温管的空间适应性,鼓风机通与电缆降温管两端的密封盘组成封闭循环式结构,加快了空气循环散热效率,散热片的结构方便空气导流,加快散热、导热速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封闭循环鼓风式电缆降温设备,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两侧中部分别竖直焊接有对称分布的两根支撑梁,所述两根支撑梁的顶端内侧水平相向焊接有水平横梁,所述水平横梁的中部竖直开设有贯通的螺纹孔,所述底座左侧水平横梁上的螺纹孔竖直螺纹连接有第一调节丝杆,所述底座右侧水平横梁上的螺纹孔竖直螺纹连接有第二调节丝杆,所述底座的中部上表面焊接有梯形支座,所述梯形支座的顶端中部通过螺栓紧固有鼓风机,所述鼓风机的一侧连接有进风罩,所述鼓风机的另一侧连接有出风管,所述水平横梁的上方设有分别与第一调节丝杆的顶端、第二调节丝杆的顶端焊接的电缆降温管,所述电缆降温管的两端均扣接有密封盘,所述电缆降温管的下侧两端和电缆降温管的下侧中部分别顺次连接有第一换气接口、第二换气接口、第三换气接口,所述第一换气接口、第三换气接口与进风罩之间通过钢丝卡接有进气管,所述第二换气接口与出风管之间通过钢丝卡接有输气管。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调节丝杆的中部、第二调节丝杆的中部分别旋接有调节螺母,所述调节螺母和水平横梁之间设有润滑垫圈,所述第一调节丝杆与第二调节丝杆的长度相等。
优选的是,所述电缆降温管的内壁连接有螺旋套接的散热片,所述散热片的螺距与电缆降温管直径之间的比例为2∶1至1∶1,所述散热片为铜制散热片,所述散热片的宽度为1-3毫米。
优选的是,所述电缆降温管的外壁间隔阵列分布有多个电缆卡接件,所述电缆卡接件为顶部开口且两侧对称的弧形弹性片结构,所述电缆卡接件绕电缆降温管一周分布的数量为3-6个。
优选的是,所述底座为矩形钢或角钢焊接而成,所述底座的长度与宽度比值不高于10。
优选的是,所述进气管、输气管均为波纹管。
优选的是,所述支撑梁的一侧固定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鼓风机之间通过电路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转动调节螺母,通过螺纹配合调节第一调节丝杆、第二调节丝杆伸出水平横梁的高度,方便快捷的改变电缆降温管的高度及微调角度,提高电缆降温管的空间适应性。
2、鼓风机通过进气管从第一换气接口、第二换气接口吸气,通过输气管从第二换气接口向电缆降温管鼓风,与电缆降温管两端的密封盘组成封闭循环式结构,以较低功率实现多次循环,加快了空气循环散热效率。
3、散热片的结构方便空气导流,加快散热、导热速率,提高了电缆散热效果。
4、多个电缆卡接件方便稳定的的卡接外置线缆,能够实现电缆沿电缆降温管分布或者缠绕电缆降温管分布,根据需要选择排布方式,灵活性高。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电缆降温管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亚星线缆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亚星线缆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2570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