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有人行步道的输水管道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25533.0 | 申请日: | 2017-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918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13 |
发明(设计)人: | 王克彬;刘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C15/00 | 分类号: | E01C15/00;E02B5/00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2104 | 代理人: | 陈家安 |
地址: | 43001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有人 步道 输水 管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市政供水技术领域,更加具体来说是一种带有人行步道的输水管道。
背景技术
目前,大中型城市供水水源多为城市外的水源水库或现有湖泊,距离城市在几公里到几十公里不等。输水工程多采用人工渠道和有压管道,其中前者多用于城市规划区外,后者多用于城市规划区内及人口密集区。
有压管道输水终点为城区自来水厂,供水常采用多根大直径输水管道,而现有技术中大型输水管道主要有两种设计方案:一种是地埋式输水管道,从城区的地下穿城而过,此方案施工过程造成大面积的地下开挖,施工影响和工程量均较大,且对城市已建其他管路造成一定影响或破坏;另一种是地上式输水管道,管道直接从城市的地面上通过,通常采取多根贴于地面或架空并排布置,此方案可避免地下开挖,但由于输水管道体积较大,且呈线性布置,在占用城市立体空间的同时,还严重影响城市美观和交通。因此,急需一种改进的技术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这一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出一种带有人行步道的输水管道。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施的:一种带有人行步道的输水管道,它包括支撑凹槽、输水管道和人行步道;若干根所述的输水管道并排安装在所述的支撑凹槽内,所述的输水管道上端与支撑凹槽的上端齐平,所述的输水管道的两侧紧贴支撑凹槽的内壁;所述的人行步道固定安装在所述的输水管道和支撑凹槽的上方;在所述的支撑凹槽的下端等间距设置有支撑柱,所述的支撑柱的上部与支撑凹槽浇筑为一体,下部浇筑在地面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所述的输水管道与所述的支撑凹槽的底部设置有镇墩。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人行步道包括步道支架、步道板、防护栏、防护栏基座和步梯;所述的步道支架安装在所述的输水管道和支撑凹槽的上方,所述的步道支架的两侧与所述的支撑凹槽的上端固定,在所述的步道支架上铺设有步道板,所述的防护栏基座采用混凝土浇筑并竖直固定安装在所述的步道支架的两侧,所述的防护栏基座与所述的支撑凹槽固定连接,在所述的防护栏基座上安装有防护栏,所述的步梯固定安装在所述的步道支架的一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步道板采用塑胶材质,沿中心线向两侧按1.5%坡度向下倾斜铺设在所述的步道支架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所述的防护栏基座内每隔4米设置有一个排水孔。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防护栏采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制作而成的立柱和横杆拼装而成,所述的立柱沿人行步道间隔布置,在所述的人行步道上每隔1.2米设置一个立柱,所述的横杆沿所述的立柱间隔设置,所述的横杆穿过所述的立柱且互相固定连为一体。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1、本实用新型的管道属于地上式输水管道,工程施工可避免大规模地下开挖,不破坏已建地下管路,2、本实用新型的管道由于其带有人行步道,不仅满足管道输水的需要,还可以作为居民日常运动和观光休闲的廊道,既降低了对城市交通带来的影响,又具有一定的美观和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输水管道1、步道支架2、步道板3、防护栏4、防护栏基座5、步梯6、支撑凹槽7、支撑柱8、镇墩9、立柱10、横杆11、人行步道1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情况,但它们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仅作举例而已;同时通过说明对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和容易理解。
参照图3所示:一种带有人行步道的输水管道,它包括支撑凹槽 7、输水管道1和人行步道12;若干根所述的输水管道1并排安装在所述的支撑凹槽7内,所述的输水管道1上端与支撑凹槽7的上端齐平,所述的输水管道1的两侧紧贴支撑凹槽7的内壁;所述的人行步道12固定安装在所述的输水管道1和支撑凹槽7的上方;在所述的支撑凹槽7的下端等间距设置有支撑柱8,所述的支撑柱8的上部与支撑凹槽7浇筑为一体,下部浇筑在地面上。
在所述的输水管道1与所述的支撑凹槽7的底部设置有镇墩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2553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