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孔介质渗透性测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23559.1 | 申请日: | 2017-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253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8 |
发明(设计)人: | 高玉春;柯后其 | 申请(专利权)人: |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N15/08 | 分类号: | G01N15/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9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孔 介质 渗透性 测试 装置 | ||
1.一种多孔介质渗透性测试装置,由第一气源模块、反应器模块、回流模块、抽真空模块、气液分离模块、网孔板模块组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网孔板模块,包括网孔板(100)、长条板(101),网孔板(100)为平面板材,其正面带有若干组呈均布的安装孔(102),且与地面竖直,所述的长条板(101)设在网孔板(100)正面靠下侧,且呈水平布置;
所述的第一气源模块,包括总进气阀(2)、制冷箱(11)、制冷进气阀(3)、CO2泵(13)、第一单向阀(14)、缓冲室(15)、第一控制阀(22)、第一流量表(23)、第二单向阀(24)、第一压力表(17)、第一安全阀(16),所述的总进气阀(2)、制冷箱(11)、CO2泵(13)、第一单向阀(14)、缓冲室(15)、第一控制阀(22)、第一流量表(23)、第二单向阀(24)依次用导管连接,所述的制冷进气阀(3)进口与外部制冷源连接,其出口与制冷箱(11)连接,可将制冷箱(11)贮存的气态CO2制冷成液态CO2,所述的缓冲室(15)上还设有安全控制口,分别与第一压力表(17)、第一安全阀(16)连接;
所述的反应器模块,包括进气检测表(27)、第五控制阀(4)、若干个反应器、第六控制阀(5)、出气检测表(30),
若干个反应器完全相同,且均为带进口、出口的柱状筒形结构,每个反应器的进口上均带有进气阀,每个反应器的出口上均带有出气阀;
所述的第五控制阀(4)进口、进气检测表(27)均与第二单向阀(24)出口连接,第五控制阀(4)出口分别与每个反应器的进气阀连接,每个反应器出气阀均与第六控制阀(5)进口连接,第六控制阀(5)出口与出气检测表(30)连接;
所述的若干个反应器,均沿气路方向自上而下,平行安装在网孔板(100)上,且下端均紧贴于长条板(101)的上表面;
所述的抽真空模块,包括真空泵(32)、第八控制阀(31),真空泵(32)的抽气口通过第八控制阀(31)与第六控制阀(5)出口连接;
所述的回流模块包括回压阀(33)、回压缓冲室(34)、第三压力表(35)、第九控制阀(6)、回压泵(38)、第十控制阀(7)、第二水箱(51),所述的回压阀(33)出口、回压缓冲室(34)、第九控制阀(6)、回压泵(38)进口依次连接,第三压力表(35)与第九控制阀(6)进口连接,回压泵(38)进口还通过第十控制阀(7)与第二水箱(51)连接,所述的回压阀(33)进口与第六控制阀(5)出口连接;
所述的气液分离模块,包括气液分离器(39)、第十一控制阀(8)、第三水箱(52)、天平(42)、第二流量表(40),所述的气液分离器(39)进口与回压阀(33)出口,气液分离器(39)排气口通过第二流量表(40)与外部气体回收装置连接,气液分离器(39)排液口通过第十一控制阀(8)流向第三水箱(52),第三水箱(52)设置在天平(42)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孔介质渗透性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应器模块中的反应器的数量为2~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孔介质渗透性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平流模块,
所述的平流模块,包括第一水箱(50)、平流泵(26)、第七控制阀(25),平流泵(26)的吸液口设置在第一水箱(50)中,平流泵(26)的排液口通过第七控制阀(25)与第五控制阀(4)进口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滁州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滁州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23559.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