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光电传感器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22837.1 | 申请日: | 2017-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196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6 |
发明(设计)人: | 张小毅;罗超凡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华怡丰传感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D5/40 | 分类号: | G01D5/40;H03F17/00;H03F3/14;H03K19/0175;G05F1/618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44205 | 代理人: | 唐致明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新区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电 传感器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传感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电传感器电路。
背景技术
在光的照射下,某些物质内部的电子会被光子激发出来而形成光电子,这种现象被人们统称为光电效应。运用光电效应原理就可制作出光电传感器。光传感技术作为信息科学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光通信、工业过程控制、环境监测和国家安全等众多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应用。
光电传感器其核心部件是光电芯片,而这种芯片国内没有没厂家可以生产,因此国内的光电传感器生产厂家都要从国外购买这种芯片,从而导致国内光电传感器的生产成本昂贵,限制了光电传感器产业的发展。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新型的光电传感器电路,实属当前重要研发课题之一,亦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降低生产成本的光电传感器电路。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光电传感器电路,其包括发射模块和接收模块,所述发射模块包括:输入端口、防浪涌滤波电路、恒流源电路以及红外发射二极管,所述输入端口的输出端依次通过防浪涌滤波电路和恒流源电路,所述恒流源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红外发射二极管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接收模块包括:光电三极管、放大电路以及输出端口,所述光电三极管的输出端通过放大电路与所述输出端口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接收模块接收所述发射模块发射的光束,并把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
进一步,所述放大电路包括第四三极管、复合三极管、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以及第十一电阻,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光电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光电三极管的集电极与地连接,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第十一电阻与地连接,所述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五电阻与所述复合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四电阻与所述输入端口的正端连接,所述复合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第六电阻与所述输入端口的正端连接,所述复合三极管的集电极与输出端口的输入端连接。
进一步,所述输出端口包括正逻辑输出电路和负逻辑输出电路,所述正逻辑输出电路包括第六三极管、第七三极管、第九电阻、第十电阻以及正逻辑输出端口,所述放大电路的输出端通过第九电阻与所述第六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六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十电阻与所述输入端口的正端连接,所述第六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七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六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输入端口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七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输入端口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七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正逻辑输出端口连接;所述负逻辑输出电路包括第八电阻、第五三极管以及负逻辑输出端口,所述放大电路的输出端通过第八电阻与第五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五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输入端口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五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负逻辑输出端口连接。
进一步,所述恒流源电路包括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一电阻以及第二电阻,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输入端口的正端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一电阻与所述输入端口的负端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二电阻与所述输入端口的正端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红外发射二极管的正极连接。
进一步,其还包括LED指示灯,所述放大电路的输出端通过LED指示灯与所述输出端口连接。
进一步,所述防浪涌滤波电路包括第三稳压二极管和第一滤波电容,所述第一滤波电容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输入端口的正负两端连接,所述第三稳压三极管的正极与所述输入端口的负端连接,所述第三稳压三极管的负端与所述输入端口的正极连接。
进一步,所述正逻辑输出电路还包括第六稳压二极管,所述第六稳压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七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六稳压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七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
进一步,所述负逻辑输出电路还包括第五稳压二极管,所述第五稳压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五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六稳压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五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华怡丰传感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华怡丰传感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2283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编码器正反转检测及细分电路
- 下一篇:一种物联网传感器防护支撑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