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充电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21340.8 | 申请日: | 2017-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751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9 |
发明(设计)人: | 杨慎祥;程丽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4M1/04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32112 | 代理人: | 李建芳 |
地址: | 2100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充电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功能充电器,属于充电器领域。
背景技术
手机充电器又名:移动电源、充电宝,其实都是由一个稳定电源(主要是稳压电源、提供稳定工作电压和足够的电流)加上必要的恒流、限压、限时等控制电路构成。手机常用锂离子(li-ion)电池的充电器采用的是恒流限压充电制,充电电流一般采用C2左右----即采用两小时充电率,比如500mAh电池采用250mA充电大约两小时达到4。2V后再恒压充电。
现有的手机充电器为了使用方便,通常都需要较长的连接线,存在不容易收纳整理,凌乱、不易携带的缺陷,且现有的手机充电器还存在功能单一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手机充电器功能单一、连接线不易整理、凌乱、不易携带等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充电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多功能充电器,包括外壳、电源插头、手机充电插头、音频插头、充电器、音箱和手机支撑板;
手机充电插头、充电器和电源插头通过连接线依次连接;音频插头、音箱和电源插头通过连接线依次连接;
外壳为立方体结构,外壳上设有第一出入口、第二出入口和第三出入口,第一出入口、第二出入口和第三出入口分别设在外壳不同的面上;第一出入口上设有第一活动盖板,第二出入口上设有第二活动盖板,第三出入口上设有第三活动盖板;
充电器固定在外壳内的侧壁上,手机充电插头及其连接线收纳在外壳内充电器的下方、并与第一出入口相邻;音箱固定在外壳内的侧壁上,音频插头及其连接线收纳在外壳内音箱的下方、并与第二出入口相邻;电源插头及其连接线收纳在外壳内、并与第三出入口相邻;
手机支撑板连接在外壳底部一侧,手机支撑板上设有两条以上的条状凸筋。
本申请手机充电插头的连接线指手机充电插头与充电器之间的连接线;音频插头的连接线指音频插头与音箱之间的连接线;电源插头的连接线指电源插头与充电器和电源插头与音箱之间的连接线。
立方体外壳有6个面,分别为上底面、下底面和4个侧面。本申请上下、顶部底部等方位词,均指装置正常使用时的相对位置。
本申请多功能充电器同时具有充电和扩大音量的作用,并将所有的连接线均收纳在外壳内,方便携带,避免了连接线的相互缠绕,使用方便,同时手机支撑板可对手机起到限位支撑的作用,可将手机一端依靠在外壳上、另一端抵靠在其中一凸筋的内侧。
为了缩小体积,同时提高装置的使用稳定性,条状凸筋的高度为2-3mm,长为3-5mm,所有的条状凸筋相互平行、且均与手机支撑板所连接的外壳的侧面平行,相邻两凸筋的间距为1-1.5cm。
为了方便收纳、携带,手机支撑板通过滑动导轨滑动连接在外壳的底部。若要支撑手机时,将手机支撑板从外壳的底部滑出,若不需要时,将手机支撑板收纳在外壳底部,使用方便、容易携带、节省空间。
为了方便使用,第一活动盖板、第二活动盖板和第三活动盖板转动连接或滑动连接在它们所在的侧面上,第一活动盖板、第二活动盖板和第三活动盖板上设有凹槽或凸起。
为了方便使用,音频插头为3.5mm音频插头,音频插头与音箱之间的连接线长为8-15cm;手机充电插头与充电器之间的连接线长为8-15cm;电源插头的连接线长为55-65cm。
电源插头的连接线指电源插头分别与充电器和音箱之间的连接线。
为了方便音量大小调节,上述多功能充电器,还包括音量调节开关,音量调节开关设在外壳外侧壁上、并与音箱连接。
为了方便控制与使用,上述多功能充电器,还包括三档开关,音箱与三档开关的上档和中档连接;充电器与三档开关的下档档和中档连接。
当开关档拨到上档时,音箱通电;拨到下档时,充电器接入电;拨到中间全档时,音箱和充电器同时接入电。
本申请多功能充电器的功能主要有3个:给手机充电、放大音量、调节手机的位置。且前两种功能可以分开应用,也可以一起应用。
为了保证音箱的出音效果,外壳为铝合金外壳,外壳侧壁上设有直径为2cm的网状、圆形出音区域,出音区域的网孔孔径为3mm。
为了避免粉尘等对外壳内部的污染,出音区域上设有孔径为35-40目的防护网。
本实用新型未提及的技术均参照现有技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2134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采血针
- 下一篇:一种防针刺装置及其制成的采血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