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通道数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21242.4 | 申请日: | 2017-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052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6 |
发明(设计)人: | 杨枫林;张风云;李大卫;翟春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原内配集团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414 | 分类号: | G05B19/414 |
代理公司: | 焦作市科彤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1133 | 代理人: | 张莉 |
地址: | 454750 河南省焦***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通道 数控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数控装置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双通道数控装置。
背景技术
数控设备就是指应用这种技术的设备。数控技术也叫计算机数控技术(CNC,ComputeNumericalControl),目前它是采用计算机实现数字程序控制的技术。这种技术用计算机按事先存贮的控制程序来执行对设备的运动轨迹和外设的操作时序逻辑控制功能。由于采用计算机替代原先用硬件逻辑电路组成的数控装置,使输入操作指令的存贮、处理、运算、逻辑判断等各种控制机能的实现,均可通过计算机软件来完成,处理生成的微观指令传送给伺服驱动装置驱动电机或液压执行元件带动设备运行。数控车床为数控设备的代表。
传统的单通道数控车床加工程序不能与辅助动作同步进行或者通过外挂PLC来完成,做成加工零件节拍时间长,设备成本高,且双刀架不能独立运行。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双通道数控装置,设计合理,通过串行伺服总线与伺服单元实时通讯,可控制两个通道且每个通道即可完成独立控制也可以协同工作,特别是在零件加工的同时可以做辅助动作,零件加工的自动化程度和加工效率大大提高,适于推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通道数控装置,与数控设备上设置有主轴电机和两个伺服电机相对应,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数控设备上的控制芯片,控制芯片上设置有电源开关管脚、主轴管脚组、通道1管脚、通道2管脚;所述电源开关管脚连接数控设备上的电源开关;所述主轴管脚组连接主轴电机上的电机电源和编码器;所述通道1管脚连接总线接口,总线接口连接伺服电机的电机电源;所述通道2管脚连接总线接口,总线接口连接伺服电机的电机电源和总线I/O模块,总线I/O模块连接设置在数控设备上的限位检测模块、回零检测模块和动作控制模块。
作为一种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主轴管脚组包括两个设置在控制芯片上的管脚,其中一个管脚连接主轴电机上的编码器,另外一个管脚连接主轴电机的电机电源。
作为一种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控制芯片上还设置有6个管脚,6个管脚分别连接数据输入设备、附加面板、分离操作盒、电脑RS232串口、CAN总线设备和以太网设备。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通过串行伺服总线与伺服单元实时通讯,可控制两个通道且每个通道即可完成独立控制也可以协同工作,特别是在零件加工的同时可以做辅助动作,零件加工的自动化程度和加工效率大大提高,适于推广。
参照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结构框架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双通道数控装置,与数控设备上设置有主轴电机和两个伺服电机相对应。一种双通道数控装置包括设置在数控设备上的控制芯片,控制芯片上设置有电源开关管脚、主轴管脚组、通道1管脚、通道2管脚;所述电源开关管脚连接数控设备上的电源开关。所述主轴管脚组连接主轴电机上的电机电源和编码器。所述主轴管脚组包括两个设置在控制芯片上的管脚,其中一个管脚连接主轴电机上的编码器,另外一个管脚连接主轴电机的电机电源。
所述通道1管脚连接总线接口,总线接口连接伺服电机的电机电源。所述通道2管脚连接总线接口,总线接口连接伺服电机的电机电源和总线I/O模块,总线I/O模块连接设置在数控设备上的限位检测模块、回零检测模块和动作控制模块。
所述控制芯片上还设置有6个管脚,6个管脚分别连接数据输入设备、附加面板、分离操作盒、电脑RS232串口、CAN总线设备和以太网设备。
本实施例中的控制芯片通过按键盘等数据输入设备将程序分别输入到控制芯片中,控制芯片中的2个通道分别控制通道1上的伺服电机、通道2上的伺服电机运动,两个通道间通过等待信号M代码进行同步信号交换,协调同步,实现高精度的位置控制。
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通过串行伺服总线与伺服单元实时通讯,可控制两个通道且每个通道即可完成独立控制也可以协同工作,特别是在零件加工的同时可以做辅助动作,零件加工的自动化程度和加工效率大大提高,适于推广。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原内配集团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未经中原内配集团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2124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