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转向直拉杆总成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20850.3 | 申请日: | 2017-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711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2 |
发明(设计)人: | 柯宗煌 | 申请(专利权)人: | 荣腾实业(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7/20 | 分类号: | B62D7/20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指南针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32268 | 代理人: | 李先锋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转向 拉杆 总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转向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转向直拉杆总成。
背景技术
转向直拉杆的作用是将转向摇臂传来的力和运动传给转向梯形臂(或转向节臂)。它所受的力既有拉力,也有压力,因此直拉杆都是采用优质特种钢材制造的,以保证工作可靠。在转向轮偏转或因悬架弹性变形而相对于车架跳动时,转向直拉杆与转向摇臂及转向节臂的相对运动都是空间运动,为了不发生运动干涉,上述三者间的连接都采用球销。
本发明人经多年修车操作过程中发现,现有的转向直拉杆的杆体均为固定长度,但是车身宽度不同,需要使用的转向直拉杆长度也不同,所以就需要制造多种不同长度的杆体,制作过程较复杂,使用时也不便于找到合适长度的转向直拉杆,使用较不方便。
于是,发明人有鉴于此,秉持多年该相关行业丰富的设计开发及实际制作的经验,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转向直拉杆总成,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向直拉杆总成,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转向直拉杆的杆体均为固定长度,但是车身宽度不同,需要使用的转向直拉杆长度也不同,所以就需要制造多种不同长度的杆体,制作过程较复杂,使用时也不便于找到合适长度的转向直拉杆,使用较不方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转向直拉杆总成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转向直拉杆总成,其中,该转向直拉杆总成包括有:
安装螺栓、球销、球头座、底板、连接臂、连接座固定螺栓、连接座、一号杆体和二号杆体;
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一个球头座;所述球头座的内部嵌接安装有一个球销,且所述球销的顶部从球头座的顶部向外伸出;所述球销的顶部活动安装有一个安装螺栓;所述底板的一侧通过焊接固定安装有一根连接臂;所述一号杆体嵌入安装到二号杆体的内侧;所述一侧连接座通过两个连接座固定螺栓将连接臂和一号杆体固定连接;所述另一侧的连接座通过两个连接座固定螺栓将连接臂和二号杆体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一号杆体和二号杆体为可伸缩式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一号杆体和二号杆体的一侧均为六边形孔状结构,且两侧的连接臂一侧也均为对应的六边形状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一号杆体和二号杆体的一侧均有一圈条形凸起状结构,连接臂的外侧也有一圈凸起状结构,且连接座的内侧设置有对应的两道凹槽。
与现有结构相较之下,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一号杆体和二号杆体的设置,有利于使用的便利性,一号杆体和二号杆体为可伸缩式结构,一号杆体和二号杆体均为一侧粗另一侧细状结构,且一号杆体的较细部分外侧设置有外螺纹,二号杆体的较细部分内侧设置有对应的内螺纹,握住二号杆体并转动一号杆体可以使一号杆体进行左右移动,进而增加或减小宽度,当一号杆体的较粗部分向左移动碰到二号杆体的较细部分一侧时,一号杆体停止运动,防止脱落。
2.本实用新型连接臂的设置,有利于使用的安全性,一号杆体和二号杆体的一侧均为六边形孔状结构,且两侧的连接臂一侧也均为对应的六边形状结构,安装时将连接臂嵌入一号杆体和二号杆体一侧的六边形孔内,然后通过连接座安装固定,六边形结构能避免连接臂在使用时发生旋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号杆体和二号杆体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二号杆体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安装螺栓-1;球销-2;球头座-3;底板-4;连接臂-5;连接座固定螺栓-6;连接座-7;一号杆体-8;二号杆体-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其实例显示在附图和以下描述中。虽然将结合示例性的实施例描述本实用新型,但应当理解该描述并非要把本实用新型限制于该示例性的实施例。相反,本实用新型将不仅覆盖该示例性的实施例,而且还覆盖各种替换的、改变的、等效的和其他实施例,其可包含在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
参见附图1至附图3,一种转向直拉杆总成,包括有:
安装螺栓1、球销2、球头座3、底板4、连接臂5、连接座固定螺栓6、连接座7、一号杆体8和二号杆体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荣腾实业(苏州)有限公司,未经荣腾实业(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2085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商业企业标准化云开发系统
- 下一篇:汽车用转向梯形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