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结构工程施工中高支模变形实时自动化监控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19207.9 | 申请日: | 2017-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098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5 |
发明(设计)人: | 胡辉;刘泽星;刘修桥;林兴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翰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21/32 | 分类号: | G01B21/32;G01D21/02;G05B19/042;G08C17/02;H04W84/18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411 | 代理人: | 张清彦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东环街番***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结构 工程施工 中高 变形 实时 自动化 监控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变形监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结构工程施工中高支模变形实时自动化监控系统。
背景技术
高支模是大型框架结构的建筑运用高度达5米及以上的钢管架设及模板工程施工的统称,具体指搭设高度5m及以上;搭设跨度10m及以上;施工总荷载10kN/㎡及以上;集中线荷载15kN/m及以上;高度大于支撑水平投影宽度且相对独立无联系构件的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
结构工程施工包括建筑工程、桥梁工程、交通工程等领域中的施工。
由于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结构工程规模、体量逐步增大。在施工过程中,高支模系统中任何支撑构件或局部失稳都可能导致高支模系统破坏,甚至会从局部开始引发大面积倒塌事故。因此,高支模系统是施工安全保证的重要环节。
保障高支模安全的主要手段是在高支模进行混凝土浇筑中以及浇筑后一段时间内对高支模系统进行监测。目前的监测方法主要是人工监测,即安排专人在首层外围采用全站仪或水准仪等光学仪器进行监测,频率为20~30分钟一次。当监测值接近或达到报警限值时,立即组织有关方采取应急抢险措施,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但是由于高支模系统内密密麻麻的杆件间互相遮挡,造成无法对高支模内部进行监测,检测结果缺乏全面性。另外,高支模系统安全事故具有突发性。传统方法测量时间间隔太长,难以及时反馈监测结果,造成施工-监测-应急措施三个环节之间的联系较慢,一旦出现报警情况,相应应急措施的启动也较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工程施工中高支模变形实时自动化监控系统,可实现自动、实时监测,且监测范围全面,报警及时。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结构工程施工中高支模变形实时自动化监控系统,包括现场监测系统、服务器系统、客户端系统和全局监控系统,所述现场监测系统包括摄像头、测站、报警站和中心采集器,所述中心采集器分别与所述测站和报警站通过zigbee网络传输,所述中心采集器通过4G网络连接所述服务器系统,所述摄像头通过无线Internet网络连接所述服务器系统,所述服务器系统分别通过Internet网络连接所述客户端系统和全局监控系统。
作为优选,所述测站包括用于监测高支模系统的水平位移和模板沉降的位移传感器、用于监测高支模系统的立杆轴力的荷载传感器和用于监测高支模系统的杆件倾角的倾角传感器,每个传感器均通过有线连接有一个数据采集与传输器。
作为优选,所述数据采集与传输器包括采集传感器数据的采集模块、与所述中心采集器通信的zigbee模块、调节采集频率的控制模块和电源模块。
作为优选,所述中心采集器包括4G通信模块、zigbee模块B、控制与存储模块和电源模块B。
作为优选,所述中心采集器接有电源插头,所述电源插头外接电瓶电池。
作为优选,所述报警站包括报警模块、zigbee模块A和电源模块A。
作为优选,所述摄像头配有无线天线,所述摄像头采集现场画面,并将照片或视频通过无线Internet网络发送回所述服务器系统。
作为优选,所述服务器系统包括数据存储器和数据分析与预警系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通过测站对高支模系统的水平位移、模板沉降、立杆轴力和杆件倾角等参数进行同步自动测量,并与设定的限值进行比较和分析,对超限情况进行报警。测站不受密布的杆件影响,可对高支模系统内部进行监测,监测范围全面。
2、本实用新型通过测站进行高频率的采集,可以捕捉到快速变化的监测参数,实现动态连续监测。
3、本实用新型利用4G网络将监测数据传到服务器系统,提高了数据传输速率,保证了数据的及时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翰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广州翰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1920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用于建筑变形监测的活动支架
- 下一篇:红层泥岩膨胀特征复合试验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