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客车外推式应急窗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18625.6 | 申请日: | 2017-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683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6 |
发明(设计)人: | 李世坤;黄俊;袁建焕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市金普达客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J1/08 | 分类号: | B60J1/08;E06B3/38;E05D1/06;E05C19/10;E05F5/06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华信天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2294 | 代理人: | 何学成 |
地址: | 213000***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客车 外推式 应急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客车应急窗,特别是一种外推式的客车应急窗。
背景技术
外推式应急逃生窗是汽车侧窗玻璃最常见的一种结构,由内外框组合而成。外框粘接在车身骨架上,内框上粘接玻璃,在框子下部设计锁扣装置。
此结构原理简明,但因结构设计简单,所以存在较多问题:型材硬度不够,且笨重不美观、型材粘接面设计不完美,对粘接牢固度有影响、排水速度慢,容易造成堵塞,泛水、密封性不够,型材之间间隙大,推拉玻璃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容易产生抖动异响。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外推式应急窗,该外推式应急窗安装简单,加快排水速度,减少行车过程中的抖动,同时使用时更加快捷方便。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
客车外推式应急窗,包括外框架和内框架,所述外框架连接在客车车体上,所述内框架嵌套在外框架内,所述外框架和内框架上边缘通过连接组件连接,所述的连接组件包括L型连接扣和L型连接锁,所述的连接扣一端设有槽口向下的插接槽,另一端设有第一减震垫片,所述的连接锁一端设有凸起,所述凸起与插接槽插接,另一端与连接扣的第一减震垫片贴合;
所述外框架和内框架左右边缘通过减震组件连接,所述的减震组件包括L型支撑架和L型减震架,所述L型减震架的两端设有第二减震垫片,第二减震垫片与L型支撑架首尾端分别贴合;
所述外框架和内框架下边缘通过锁扣组件连接,锁扣组件包括L型固定锁和L型活动扣,所述的L型固定锁包括挂钩,L型活动扣设有转动手柄,所述转动手柄呈倒T型,转动手柄水平端一端通过插销与L型活动扣连接,另一端设有倒钩,所述的倒钩和挂钩对接,所述L型活动扣两端设有第三减震垫片,所述第三减震垫片与L型固定锁首尾端分别贴合。
所述的插接槽呈半圆钩状,所述的凸起呈球体,球体凸起挂在半圆钩状的插接槽内,实现外框架和内框架的主要连接点,形成该连接点后,内框架可以实现外推。
所述的第一减震垫片、第二减震垫片和第三减震垫片分别与L型连接扣、L型减震架和L型活动扣通过插接方式连接,采用插接方式方便更换减震垫片。
还包括设置在外框架下边缘的外推手柄。
所述的连接组件、减震组件和锁扣组件均通过边轨分别与外框架和内框架连接,所述的边轨连接面设有拉丝条纹,通过设有拉丝条纹的边轨,加强各个组件与内框架和外框架的连接,减少内框架在行车过程中的抖动。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外推式应急窗安装简单,加快排水速度,减少行车过程中的抖动,同时使用时更加快捷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连接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减震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锁扣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装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客车外推式应急窗,包括外框架1和内框架2,所述外框架1连接在客车车体上,所述内框架2嵌套在外框架1内,所述外框架1和内框架2上边缘通过连接组件3连接,所述的连接组件3包括L型连接扣3-1和L型连接锁3-2,所述的L型连接扣3-1一端设有槽口向下的插接槽3-3,另一端设有第一减震垫片3-4,所述的L型连接锁3-2一端设有凸起3-5,所述凸起3-5与插接槽3-3插接,另一端与L型连接扣3-1的第一减震垫片3-4贴合;
所述外框架1和内框架2左右边缘通过减震组件4连接,所述的减震组件4包括L型支撑架4-1和L型减震架4-2,所述L型减震架4-2的两端设有第二减震垫片4-3,第二减震垫片4-3与L型支撑架首尾端分别贴合;
所述外框架1和内框架2下边缘通过锁扣组件5连接,锁扣组件5包括L型固定锁5-1和L型活动扣5-2,所述的L型固定锁5-1包括挂钩5-3,L型活动扣5-2设有转动手柄5-4,所述转动手柄5-4呈倒T型,转动手柄5-4水平端一端通过插销5-5与L型活动扣5-2连接,另一端设有倒钩5-6,所述的倒钩5-6和挂钩5-3对接,所述L型活动扣5-2两端设有第三减震垫片5-7,所述第三减震垫片5-7与L型固定锁5-1首尾端分别贴合。
所述的插接槽3-3呈半圆钩状,所述的凸起3-5呈球体,球体凸起挂在半圆钩状的插接槽内,实现外框架和内框架的主要连接点,形成该连接点后,内框架可以实现外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市金普达客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市金普达客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1862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