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稳定杆的衬套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17912.5 | 申请日: | 2017-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683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6 |
发明(设计)人: | 陈耀 | 申请(专利权)人: | 义乌成效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G21/055 | 分类号: | B60G21/05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2001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稳定 衬套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稳定杆的衬套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稳定杆是汽车悬架中的重要零部件之一,用于防止汽车转弯时车身发生过大的横向侧倾,以保持车身平衡状态,衬套套设在稳定杆上,是固定稳定杆的重要部件。目前大部分汽车上都安装了汽车稳定杆,汽车稳定杆又称横向稳定杆,其负责把两侧悬挂链接起来。稳定杆在汽车的悬架系统中起到在转弯时减少侧倾、提高车辆行驶的平顺性和驾驶舒适性的作用。
稳定杆上设有U型的卡箍,卡箍套设于稳定杆的杆身上,卡箍的开口处与车身固定连接。一般在卡箍与杆身之间设有稳定杆衬套,用于增强卡箍与杆身之间的紧密度。汽车横向稳定杆衬套装置承受悬架、转向、悬置等系统的载荷输入,横向稳定杆和衬套间会出现径向转动和轴向滑动,轴向滑动依靠两侧的金属限位卡箍限制,径向转动则会对橡胶衬套带来摩擦。且传统的横向稳定杆衬套为实心橡胶结构,在预压缩的状态下,扭转刚度较大,衬套切向许用变形量较小。当横向稳定杆扭转角较大时,无法保证橡胶持续附着于稳定杆的同一位置,导致衬套与稳定杆间发生相对滑移,产生异响且橡胶出现早期失效。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稳定杆的衬套结构,能有效防止衬套与稳定杆之间发生相对滑移,减少摩擦带来的噪音,增加稳定杆及衬套的寿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稳定杆的衬套结构,包括衬套本体、卡箍、支撑垫及稳定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套本体包括外固定件、弹性体及内固定件,所述支撑垫设置于外固定件的下部,所述卡箍设置于外固定件的外侧并对衬套本体、支撑垫及稳定杆予以固定,所述衬套本体套设于稳定杆上,所述外固定件未与支撑垫接触的部分其截面呈齿轮形状,所述卡箍与外固定件接触的内表面设置成与外固定件相配合的齿轮形状,所述内固定件与稳定杆的接触部分均匀设置有凹槽,所述弹性体通过硫化粘接于外固定件与内固定件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外固定件与内固定件之间设置有弹性体,能够提高稳定杆总成整体的径向刚度和扭转刚度,有效改善摩擦产生的异响;外固定件与卡箍相接触的面设置成相配合的齿轮形状,使得稳定杆与衬套间产生的径向转动能够得到很好的限制,有效防止相对滑移;内固定件与稳定杆接触的部分均匀设置有凹槽,有效提高了稳定杆与衬套之间的附着系数,提高了衬套在稳定杆上的附着力,减少了衬套与稳定杆间发生相对滑移。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聚拢模杯下厚上薄,依托罩杯呈向内包裹的圆弧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聚拢模杯下厚上薄,依托罩杯呈向内包裹的圆弧状,依此设计有利于将乳房两侧脂肪向中间聚拢,并提供一个向上的支撑力,能够更好地承托乳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卡箍上设置有安装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箍上安装孔的设置,通过固定件连接于车架上,使得衬套结构得到有效固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凹槽数量为4个。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4个凹槽的设置,能够更好地增大附着力,减少相对滑移。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衬套本体开设有槽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衬套更加容易套设于稳定杆上,且增加了衬套与稳定杆连接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稳定杆的衬套结构的剖视图。
图中:1-衬套本体、2-卡箍、3-稳定杆、4-凹槽、5-外固定件、6-弹性体、7-内固定件、8-支撑垫、9-安装孔、10-槽口。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对本实用新型一种稳定杆的衬套结构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义乌成效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未经义乌成效汽车配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1791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