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管件连接件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512955.4 | 申请日: | 2017-05-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858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2 | 
| 发明(设计)人: | 李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动一电器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B7/08 | 分类号: | F16B7/08 |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鄞州盛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3243 | 代理人: | 鲍英彬 | 
| 地址: | 315505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接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连接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连接件,特别是一种管件连接件。
背景技术
管件连接件是用以连接两根管件(圆管、方管等)的部件,其中,管件连接件的固定方式一般采用如下两种方式,其一,沿管件的轴线方向并通过螺纹紧固件加以固定,但该种固定方式在拧紧螺纹紧固件时,容易与管件发生干涉现象,操作十分不便,其二,垂直管件的轴线方向并通过螺纹紧固件加以固定,而这样的连接方式会使得被连接的两根管件之间产生间隙,使用时容易发生晃动,导致其连接强度不够。
综上所述,需要设计一种便于固定操作,且能够高强度的锁定被连接的管件的管件连接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便于固定操作,且能够高强度的锁定被连接的管件的管件连接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管件连接件,包括:
壳体,沿壳体的厚度方向开设有通孔;
旋钮,斜向下连接于壳体上,并锁定嵌套于通孔内的两管件。
在上述的一种管件连接件中,沿壳体的侧壁设置有一个凸起,且沿凸起的厚度方向开设有安装孔,其中,安装孔的轴线方向与通孔的轴线方向呈一夹角。
在上述的一种管件连接件中,安装孔的轴线方向与通孔的轴线方向所成夹角为45°或135°。
在上述的一种管件连接件中,安装孔与通孔相连通。
在上述的一种管件连接件中,壳体包括两个抱箍,且两抱箍之间通过转轴组件相连。
在上述的一种管件连接件中,管件连接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紧固件,连接于其中一个抱箍上。
在上述的一种管件连接件中,第一紧固件的数量为两个,且对称设置与两抱箍上。
在上述的一种管件连接件中,两抱箍的相反一侧均开设有一条缝隙,其中,缝隙沿抱箍的厚度方向开设。
在上述的一种管件连接件中,管件连接件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紧固件,连接于其中一个抱箍上。
在上述的一种管件连接件中,管件连接件还包括至少一个护线套,嵌套于管件中。
在上述的一种管件连接件中,连接有护线套一端的管件上至少设置有一定位部,与护线套上的定位部相配合。
在上述的一种管件连接件中,护线套上的定位部为一缺口结构设置,护线套上的定位部为一凸点结构设置。
在上述的一种管件连接件中,缺口的数量为两个,且对称分布于管件上。
在上述的一种管件连接件中,两抱箍的相对一侧的通孔侧壁上至少设置有另一定位部,该定位部与护线套上的定位部相配合。
在上述的一种管件连接件中,通孔侧壁上的另一定位部为凹槽结构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管件连接件,外形美观,且通过旋钮斜向下连接于壳体上,将两根相邻嵌套于壳体内的管件快速锁定,从而限定了相邻两管件沿通孔轴线方向的自由度,而且锁定后的相邻两管件之间连接牢固、可靠,且强度较高,另外,相邻两根管件之间的连接或者拆卸只需要通过旋转旋钮即可完成,不需要借助外部工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管件连接件的局部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管件连接件的爆炸图。
图中,100、壳体;110、通孔;120、凸起;130、抱箍;131、第二连接孔;132、缝隙;133、第三连接孔;134、凹槽;200、管件;210、第一连接孔;220、缺口;300、旋钮;400、转轴组件;500、第一紧固件;600、第二紧固件;700、护线套;710、凸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管件连接件,包括:壳体100,沿壳体100的厚度方向开设有通孔110,作为相邻两管件200的嵌套通道;旋钮300,斜向下连接于壳体100上,并锁定嵌套于通孔110内的两管件200。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管件连接件,外形美观,且通过旋钮300斜向下连接于壳体100上,将两根相邻嵌套于壳体100内的管件200快速锁定,从而限定了相邻两管件200沿通孔110轴线方向的自由度,而且锁定后的相邻两管件200之间连接牢固、可靠,且强度较高,另外,相邻两根管件200之间的连接或者拆卸只需要通过旋转旋钮300即可完成,不需要借助外部工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动一电器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动一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1295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