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过滤式分离与冷凝一体式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12178.3 | 申请日: | 2017-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739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6 |
发明(设计)人: | 蔡云芳;葛亮亮;管永杰;陈铁根;吴连;韩陈峰;钱明敏;沈建露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大力化工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43/00 | 分类号: | F25B43/00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2243 | 代理人: | 卢海洋 |
地址: | 22640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过滤 分离 冷凝 体式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过滤式分离与冷凝一体式结构。
背景技术
在蒸汽压缩机式制冷系统中,经压缩后的制冷剂蒸汽(氨或氟利昂),是相对处于高温高压的过热状态。由于它排出时的流速快,温度高,压缩机汽缸壁上的部分润滑油受高温作用后会成油蒸汽及油滴微粒与制冷剂蒸汽一同排出进入冷凝器。对于氨制冷系统来说,由于氨与油不互溶,一旦润滑油和制冷剂一起进入冷凝器后会在传热壁面上凝成一层油膜,使热阻增大,大大影响传热效应,降低制冷效果。所以制冷剂在压缩机出来,进入冷凝器冷凝之前须设置一油汽分离设备,以便将混合在制冷剂蒸汽中的润滑油分离出来。一般制冷装置机组是结构越紧凑越好,如果在此处增加一油汽分离设备,不但增加了设备成本,更是增大了空间结构,同时增加设备和管路,使制冷剂的压力损耗大,整个系统都受到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过滤式分离与冷凝一体式结构。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过滤式分离与冷凝一体式结构,包括筒体,所述筒体两端通过垫片与螺栓固定连接有左管箱、右管箱,所述筒体内通过挡液隔板斜分为两腔,上侧为分离腔,下侧为冷凝腔,所述挡液隔板上端设有缺口,所述分离腔与冷凝腔通过缺口连通,所述分离腔顶部设有进气管,所述分离腔内设置有油过滤网,所述分离腔底部设置回油口,所述冷凝腔内设置换热管,所述换热管通过支撑板支撑固定,所述冷凝腔底部设有出液管。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分离和冷凝组合,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和占用空间小,成本低,用金属丝网作为油过滤网,吸附力强,分油效率高,保证纯净的制冷剂蒸汽进行冷凝,提高换热效果,结构简单,制造安装方便,适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叙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位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其中:1、左管箱;2、垫片;3、螺栓;4、缺口;5、分离腔;6、挡液隔板;7、筒体;8、油过滤网;9、进气管;10、出液管;11、支撑板;12、回油口;13、换热管;14、右管箱;15、冷凝腔。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过滤式分离与冷凝一体式结构,包括筒体7,筒体7两端通过垫片2与螺栓3固定连接有左管箱1、右管箱14,筒体7内通过挡液隔板6斜分为两腔,上侧为分离腔5,下侧为冷凝腔15,挡液隔板6上端设有缺口4,分离腔5与冷凝腔15通过缺口4连通,分离腔5顶部设有进气管9,分离腔5内设置有油过滤网8,分离腔5底部设置回油口12,冷凝腔15内设置换热管13,换热管13通过支撑板11支撑固定,支撑板11通过支撑管束,防止管束振动,保护换热管13,冷凝腔15底部设有出液管10。
本实用新型作业时,换热管13外高压制冷剂混合蒸汽从进气管9进入,混合蒸汽分散向两侧流动改变方向,经油过滤网8的过滤作用,将混入制冷剂气体中的润滑油分离出来,并下滴聚集在筒体的底部,当油位聚集到一定高度时通过回油口12的回油阀回到压缩机油箱,过滤后的制冷剂蒸汽通过挡液隔板6的缺口4进入冷凝腔15进行换热冷凝,得到纯净的制冷剂液体从两端向中间流向出液管10排出。
本实用新型分离和冷凝组合,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和占用空间小,成本低,用金属丝网作为油过滤网,吸附力强,分油效率高,保证纯净的制冷剂蒸汽进行冷凝,提高换热效果,结构简单,制造安装方便,适用范围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大力化工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南通大力化工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1217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空调系统
- 下一篇:管状部件套接结构及包含该结构的空调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