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太阳能电池片自动化传送及上挂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11911.X | 申请日: | 2017-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618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2 |
发明(设计)人: | 杨与胜;王树林;倪鹏玉;胡连旺;陈伟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金石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31/18 | 分类号: | H01L31/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000 福建省泉州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太阳能电池 自动化 传送 挂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电池制造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太阳能电池片自动化传送及上挂机构。
背景技术
当太阳光照射在太阳能电池片上时,会在半导体中型成多个电子-空穴对,电子-空穴对通过光伏效应形成电子和空穴,而分离出的电子则移动至N型非晶硅薄膜上,空穴则移动至P型非晶硅薄膜上,电子和空穴的连续移动再由电池片表面的正电极和背电极进行收集,从而获得电能。太阳能电池片制作传统工艺一般由制绒、PN结制结、溅射减反射膜、丝网印刷、烧结等流程组成。电池片传统工艺采用银浆丝网印刷,再经过高温退火,此工艺不但银浆成本高,且银浆难做较低的高宽比,线阻也大,影响电池组件功率的提高,所以目前各个较有实力的太阳能公司都在研发新的金属栅线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制程周期短、运行稳定、维护容易的太阳能电池片自动化传送及上挂机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太阳能电池片自动化传送及上挂机构,包括依次连接的上料位、传输定位装置、挂具放置平台和安装在挂具放置平台上的挂具,所述传输定位装置为传送带传输,所述传送带上设有多片电池片传送工位,其中至少有一电池片传送工位上设有定位装置,所述挂具由主框架、固定杆、上弹片、下弹片、弹片顶针、伸缩弹簧组成,所述固定杆竖直安装在主框架上,所述上弹片、下弹片、弹片顶针套设在固定杆上,所述上弹片、下弹片对应设置在所述弹片顶针两侧,所述伸缩弹簧设置在固定杆顶端向下抵住所述上弹片,所述上弹片、下弹片的两端分别对应设有相适配的电池片定位点。
进一步的,所述上料位上装配有上料感应器。
进一步的,所述传送带上电池片传送工位间的间距为3mm~15mm。
进一步的,所述上弹片与下弹片可分离出的间距为2mm~10mm。
进一步的,所述挂具根据金属栅线的主栅采用n×n的设置。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制程周期短、运行稳定、维护容易,采用机械方式来完成电池片的传送及与挂具上挂定位,减少人工操作过程中电池片的损坏,该方法在满足制造精度的前提下,大大降低了制造成本、提高了上料生产效率,从而为实现太阳能电池片导入批量、自动化、高效生产创造了条件。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太阳能电池片自动化传送及上挂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挂具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挂具分离工作状态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挂具闭合工作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参考图1-图4,一种太阳能电池片自动化传送及上挂机构,包括依次连接的上料位1、传输定位装置2、挂具放置平台3和安装在挂具放置平台上的挂具4,所述上料位1上装配有上料感应器5,上料感应器5感应到有电池片后再开始传送,所述传输定位装置2为传送带21传输,传送要求传动平稳、缓冲吸振,电池片与传送带接触良好、不打滑,所述传送带21上设有多片电池片传送工位22,其中至少有一电池片传送工位上设有定位装置23,电池片由单上料位单片传送出再进行由1分n装置进行分流,也可以由n个上料位进行1对1的单片传送,或者也可以由上道工序未装入上料位内直接传送电池片,定位装置主要是对电池片的Y轴方向进行定位,所述挂具4由主框架41、固定杆42、上弹片43、下弹片44、弹片顶针45、伸缩弹簧46组成,所述固定杆42竖直安装在主框架41上,所述上弹片43、下弹片44、弹片顶针45套设在固定杆42上,所述上弹片43、下弹片44对应设置在所述弹片顶针45两侧,所述伸缩弹簧46设置在固定杆41顶端向下抵住所述上弹片43,所述上弹片43、下弹片44的两端分别对应设有相适配的电池片定位点47,挂具上所有配件均采用耐腐蚀、导电材料,如SUS316不锈钢、锰钢等。
所述传送带上电池片传送工位22间的间距为3mm-1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金石能源有限公司,未经福建金石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1191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31-00 对红外辐射、光、较短波长的电磁辐射,或微粒辐射敏感的,并且专门适用于把这样的辐射能转换为电能的,或者专门适用于通过这样的辐射进行电能控制的半导体器件;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这些半导体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
H01L31-02 .零部件
H01L31-0248 .以其半导体本体为特征的
H01L31-04 .用作转换器件的
H01L31-08 .其中的辐射控制通过该器件的电流的,例如光敏电阻器
H01L31-12 .与如在一个共用衬底内或其上形成的,一个或多个电光源,如场致发光光源在结构上相连的,并与其电光源在电气上或光学上相耦合的